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在汉寿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的论文集就楚辞艺术形式研究、屈原与湖湘文化、屈原与汉寿、屈原与溆浦、屈原及其作品之接受史研究、其他关于屈原、楚辞的研究等问题,做出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对屈学与湖湘丈化的充分认识并深入发展湖南屈学的研究,兼具学术、理论与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大联 《文教资料》2014,(27):56-58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魏源的忧患意识不仅包括忧国忧民之情,也包括救亡图存、改造社会之思,赋予了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史上,屈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在追溯湖湘文化时,往往将屈原视为湖湘文化的源头。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传统,湖湘文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人们注意到,湖湘学者有一种"褒美乡贤"的传统,他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对于本土文化精神有一种自觉的继承、推崇与弘扬。他们希望从历代乡贤先达的思想中吸取资源,获得动力,从乡贤事迹中受到激励。在湖湘文化精神建构过程中,屈原精神无疑是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又尤为推崇舜帝。舜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坚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人民最深厚的感情,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文化的的典型代表和精神象征;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湖湘学派,又体现了与其他学派所不同的特点,其尤为突出地传承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又尤为推崇舜帝.舜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坚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屈原不满时俗而追慕先圣,而在先圣中尤为推崇舜帝,腕帝的“耿介”之德深深地影响了屈原,使屈原形成了“中正”不阿九死不悔的抗直心态;湖湘人在追慕屈原纪念屈原的同时,亦深受屈原这种抗直心态的影响,从而又形成了湖湘人的紧毅顽强一往直前的“蛮劲”,也就是陈独秀所概括的“扎硬寨”、“打死战”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和“城头山文化遗址”的出土,用铁的事实证实,湖南洞庭湖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很多方面比黄河流域还早。屈原就是先秦湖湘文化集大成者。他不仅是位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是位伟大人民教育家。本刊将全面介绍屈原从事教育方面的业绩,以抛砖引玉,望能引起专家学者对这方面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全面探讨了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重要贡献,即:弘扬光大了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突出宣传了从屈原、周敦颐到王船山、曾国藩一脉相承的思想精华;探讨了湖湘文化兴盛于近代的原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与勇敢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作出了卓越的新贡献,特别是引进和介绍了西方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新文明,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与政治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之所以得以成型和存在,全在于其独特岸异之处。独特性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湖湘文化自不例外。从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将湖南的学术文化现象诠释为“湖南一派”以来,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景观就茁壮发展起来。湖湘文化之为湖湘文化,其独特性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其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自古至今贯穿湖湘文化始终。据我们的分析,湖湘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大致有三次孕育经世致用思想的高峰期,并且,这三次高峰期与湖湘文化发展的高潮同步。首先是屈原、贾谊时期。这一时期以屈、贾二…  相似文献   

12.
岳阳是屈原的第二故乡。屈原在岳阳生活了10余年,他从湖湘文化中吸取养料,创作了《离骚》、《九歌》等震古烁今的伟辞,并在此选择五月五日投江殉国,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雄伟的爱国主义丰碑,留下了诸多千古胜迹,使岳阳的汩罗江不仅成为了“蓝墨水的上游”,而且成为升华民族精神的胜地。  相似文献   

13.
屈原赠联     
江苏常熟县虞山东南有一个读书台,据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萧统很崇拜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日夜苦读,发誓要通晓屈原著作。传说屈原为之感动,就写了一副对联赠给萧统,鼓励他刻苦读书。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好、好、好,阅尽世文方知妙;勤、勤、勤,待闻读书不断声。传说自然是虚构的,佳话却颇有韵味,所以流传不息。屈原赠联  相似文献   

14.
屈原作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形成与对上古神话与传说的继承及屈原的个性有密切关系,楚国的历史、地理条件及士人文化的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与屈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最初与屈原是不相关的。端午节举行与屈原有关的活动最早出现在汉代,是荆楚一带的地方性活动。屈原、粽子、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三大基本文化因子,起初它们相互间是没有关联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粽子、竞渡这三大要素逐渐融合在一起,以屈原为纪念对象的端午节,到唐代才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这三大因素综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有关屈原历史的传说化和这一传说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最初与屈原是不相关的。端午节举行与屈原有关的活动最早出现在汉代,是荆楚一带的地方性活动。屈原、粽子、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三大基本文化因子,起初它们相互间是没有关联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屈原、粽子、竞渡这三大要素逐渐融合在一起,以屈原为纪念对象的端午节,到唐代才最终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这三大因素综合的过程其实就是有关屈原历史的传说化和这一传说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病文入院]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的传说很多,最有名的就是纪念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遭到靳尚等人的强烈反对.因此,屈原被赶出都城,流放边疆.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矛盾,高校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趋势。湖湘文化是历代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包含了湖湘物质文化、湖湘制度文化和湖湘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湖湘文化对丰富湖南高校文化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文化建设方法,实现高校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与特点,提出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并指出湖南高校应该充分汲取湖湘文化的营养,依托三湘本土,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传统与现实,将湖湘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湖南高校的文化建设中,打造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湖南教育》2007,(6):F0003-F0003
在群芳斗艳的湖湘教育园地里有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这便是地处湘阴、汨罗、屈原行政区三县市区交界中心位置,在强校竞争激烈环境中健康发展、迅速崛起的湘阴县第六中学。  相似文献   

20.
屈原自沉汨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九章》与屈原自沉有无关系,屈原于《九章》中是否反映了自沉时的诀绝情绪。我们认为是没有关系的,而旧释者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自汉以来,屈赋的研究者依据一条并不十分可靠的传说——屈原放于江南而复作《九章》,(1)便极力的在《九章》中寻求屈原的临诀之辞。于是,司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