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和测量工具,采用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对来自北京、辽宁和河南三省2099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1)青少年积极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发展水平与幸福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积极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可分为全面积极发展型、高能力高自信型、高品格高联结型和高联结高自信型,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的人数占比最大;(3)高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显著高于低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4)不同发展类型的青少年在学校适应方面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和高品格高联结型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相对较好。该结果提示我们,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各维度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积极发展水平与学校适应存在重要关联。培养积极发展的青少年,不但要重视品格教育和能力发展的关键作用,也不能忽视自尊自信以及良好的社会联结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品格的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品格包括了习惯、特质和美德三种相互依赖又彼此交叠的概念。作为一个多维度的动力发展系统,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下,积极品格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塑造。积极品格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减少问题行为,提升幸福感,对学业成绩的提升亦有助益。但是对于品格的结构模型及其衍生出的具体测量模型,不同学者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西方国家基于研究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项目,试图通过营造学校环境氛围、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实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目标。在未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应重视中国文化下儿童青少年品格的内涵、结构的建构,并在完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开展品格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的追踪研究。在实践中则需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品格教育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开展的品格教育。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对青少年早恋现象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早恋的原因涉及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变化,家庭氛围、学校教育、同辈群体效应的影响,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三个层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介入青少年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等开展实务工作,为青少年早恋问题的解决助力。  相似文献   

4.
自我是个人发展中整个人格形成的核心,理解自我时涉及个体的自我和发展的自我两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认知机能和社会的期望的变化第一次聚合在了一起,使整个的自我的发展在内涵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自我认同是个人个体与自我身份的确认,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自我认同的实现,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有早定、拖延、迷茫、达成四种方式。青少年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促进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代以来兴起的美国新品格教育思潮,是对现代性价值教育危机的积极回应。美国新品格教育的主张:知、情、意、行一体的价值观教育原则,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兼容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道德讨论、榜样示范、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群化”价值观教育模式。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成功范式对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教育文化是中国有特色教育理论的典型形式和源泉,其深层逻辑与精粹品格对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深层逻辑即构成中国人千年的文化和生活理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模式以及模塑着这一切的教育智慧;精粹品格包括内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结构的完整性、强实践性、高体悟性和高阐释性等。  相似文献   

7.
品格的养成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进行有效品格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者在内的品格教育共同体。政府在品格教育中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一是要推动价值共识的形成,二是要宣扬和推广价值共识和品格教育计划,三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品格培养。品格教育的多方参与者之间要进行协作,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学校和社区的协作,家庭与社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9.
传媒文化借助现代化的传播载体以及娱乐化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化的营销手段,蚕食着主流文化原有的空间,道德理性、审美价值、理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等为内核的文化内涵不断弱化,在这种传媒语境下,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养成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免疫养成教育就是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并实践认知媒介、评判媒介、调控和利用媒介,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今日的美国,品格教育已成为全国性的教育运动.其实施领域涉及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也波及了社区公益组织和家庭。品格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关心、公平、责任等基本价值观与公民道德的尊重与实践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教育与价值引导。在这一教育运动中,品格教育联合会(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处于倡导与领导的地位,该组织依据品格教育专家的研究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简称《原则》)与《品格教育质量标准》(简称《标准》)对于学校与教育机构设计开展品格教育、选择品格教育项目、评价品格教育进展有着综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