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探讨了时间副词对“持续性和非持续性动词 +时量宾语”这一格式中动词的持续义和非持续义的影响以及对时量宾语的隐现的制约作用 ;并根据时间副词对这一格式中动词持续义和非持续义影响的大小 ,排出了一个降级序列 ;认为时间副词所表示的外部的大时间系统制约着动词本身所表示的内部时间系统和时量宾语所表示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探讨了时间副词对“持续性和非持续性动词+时量宾语”这一格式中动词的持续义和非持续义的影响以及对时量宾语的隐现的制约作用;并根据时间副词对这一格式中动词持续义和非持续义影响的大小,排出了一个降级序列:认为时间副词所表示的外部的大时间系统制约着动词本身所表示的内部时间系统和时量宾语所表示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4.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分析了汉语时量词语的不同用法,表明汉语时量词语并不总是等同于for短语。时量词语可以在动词前或的出现,除了在一些特殊结构外,动词前的时量词语一般不表示持续时段。只有持续词后的时量词语才是表持续意义的,瞬间动词后的时量词语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完成后经历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马庆株(1984)描写的基础上,发现一个连续统:动词的"持续性"由强到弱到无的过程,语序上表现为由自由到强制,时量成分表达的意义也相应地由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向"动作完成后经历的时间"发生转变.提出"影响力象似性"对这一连续统进行了基本的语义解释,并结合"内小外大动因"和"可别度领前动因"两个语用性动因对语序的变异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具有拟象性。汉语时量补语在谓宾结构中的位置形式有“V+O+时量补语(+了)”和“V(+了)+时量补语+O”两种,这是由于谓宾结构所表示的动作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瞬时性动作,一种是持续性动作。性质为持续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为“V(+了)+时量补语+O”,即时量处在谓语动词和宾语之间,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开始点和动作结束点之间;性质为瞬时性动作的谓宾结构中若加入时量补语,其结构形式为“V+O+时量补语(+了)”,即时量处在整个谓宾之后,拟象于时量处在动作发生后。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语法特点也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言表达式be(a) v-ing是展现动态情况的动词的复合语法形式,其语法意义所表示的动作进行状态具有动态性、持续性、暂时性和未完成性等语义特性,即体现其核心语法意义——动态过程意义,它呈现一幅形象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动词进行体"就是指动词的进行时所表示的特征,即动作的持续状态这一基本属性.然而,随着英语语言的发展,动词进行体带有很多的情态色彩.因此在理解与翻译动词进行体时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的它的语法意义和其他情态功能.在现代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各种语用功能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它的过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