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平等、自由与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美好期待。但究竟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由、公正,许多人并非真正清楚,对平等和自由、公正问题进行历史的回顾和比较分析,有利于厘清平等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关系,避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误解、误用,避免因过度强调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把握平等的内涵,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前人曾以幻想、哲思和实证等方式,表达了人类史前社会的"平等"状态,那么,人类社会的文明时代是伴随着人际关系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不平等"与人类文明互为因果。阶级和阶级剥削的产生使得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进而为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成果打下了基础,即物质文明产生于物质财富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政治文明的法理基础是在法律上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而其现实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权利、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从而才使得人们有政治文明的诉求。精神文明是为解决人们道德、自由等领域的问题而出现的,具体到现实社会仍然关涉到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明,都是基于人们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物质文明为其他形式文明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政治和精神领域的文明具有某种理想性和抽象性,也正因为如此,才引导人们为争取相互之间的平等和自由而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平等关系不仅存在于公民之间,而且存在于公民与政府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将导致市场分配和政府再分配的不公平。能否正确处理公民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和能力分析路径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三种主要分析路径,分别以效用、资源和可行能力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前两种分析路径的共同困境在于都没有将平等与责任成功地调和在一起.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为代表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试图超越平等的福利主义与资源主义分析进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代平等理论的发展趋向,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平等理论的各种分析路径之间聚讼纷纭,但是它们基本上都关注平等与运气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促使了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公正与平等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教育平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较大反差表示了普遍关注。教育平等首先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发散的,不易掌握,要明确教育平等的理论溯源,还必须对关于教育平等的几个核心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一个注重效率的年代,我们要不要追求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6.
托尼认为不管人们天赋如何不同,人与人之间在群体中应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人天生存在差异与追求平等并不冲突,他的平等哲学更关注的是精神和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之上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市场社会主义者与传统社会主义者在对市场分配公正与否上有很大争论,在市场社会主义者内部对市场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公正性也有不同看法。市场分配必然带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这与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是相冲突的,而在存在市场的条件,市场分配原则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协调市场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平等原则之间的冲突。二者之间冲突原解决,只靠对市场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是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对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本身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在关系国民生计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此繁荣背后,人们也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的问题上,理性地去探讨法理与人情、公益与私利之间的平衡。能否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关系着国家持续发展的大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牵动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而由于社会中的不平等造成的这种弱势群体权利的弱势地位无疑会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这就使得对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转型过程中学校教育和经济不平等的代际流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学校教育在发挥消除出身差异、促进经济平等方面的作用很小;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父母向子女转换其经济、教育以及户籍等优势的中介作用,并且这一表现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趋于加强。这是教育的经济回报上升和教育机会均等情况恶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避免学校教育成为固化经济不平等的循环路径,应当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什么的平等"是分析和评价平等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当今政治哲学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福利平等、福利机遇的平等、可获得性利益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以及复合平等等各种平等理论。虽然人们在该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但是这些平等理论持有一种道德平等的共识,其中的分歧只是在于何种平等理论能够体现这一根本的平等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