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引起业内许多人士的关注。李怀源曾在《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中提出:“语文教师怎样教学生,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才能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呢?”由此,对语文教学艺术的探讨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并一改过去的“老师独导”为“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语文教学大量采用做练习、讲练习,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完全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艺术既是创造性的教学工作,又要求运用语言、文字、音像、造型等方式方法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艺术也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的特殊形式。语文教学艺术氛围的创造是指笼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气氛和情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精心研究的一门学问。课堂教学艺术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玲 《快乐阅读》2011,(22):92-93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次课堂教学的偶然失误,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外教育史,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早就被各国教育家提出,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艺术与科学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及研究精神。电影教学无疑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契机。既然电影对语文学习有莫大裨益,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格发展都有正面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勇于尝试,把电影元素带进语文教室,创设有效学习的机会,让电影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实现有效的学习,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艺术,要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且效果显著,就得认真研究语文的课堂教学艺术。本文着重从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研究,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并能对语文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如果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的教学就会如虎添翼,倍受学生欢迎。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呢?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会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相似文献   

14.
王天欣 《天津教育》2001,(12):41-43
尊重人的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这里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一下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的活动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活动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的兴味就减去一半,剩下一半即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邀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意境呢?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对课堂提问艺术进行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从"精""情""度"三个方面提升提问技巧与能力,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晏屏 《教育导刊》2004,(3):126-126
语文教学艺术,是启发学生智慧的艺术,也是塑造学生美好高尚心灵的艺术?教材精选了许多名家名篇,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世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带领学生进入这优美的世界,使他们得到真善的教育,而学生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能否辨别、感受或取舍、并且思考、学习,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手段。我们应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给他们营造一个活泼、实在、有效的艺术氛围,进行点拨教学,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并挖掘其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如果仅仅是枯燥的说教、繁琐的分析,学生就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如果仅仅是老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就会缺乏人文精神的体验。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精神上的桥梁,在心灵上产生碰撞,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练就一定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得以润泽。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能激起课堂教学的浪花,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没有教师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教师“问”的引导,学生可能难以有思维的发散,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得精、问得巧,问到点子上。提问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逐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叶圣陶语)的境界。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20.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