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竞技教育学理论下要求竞技体育既要"夺标",又要"育人",只有在"夺标育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下才能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竞技教育学视角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全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竞技体育人才文化水平有限、竞技体育人才人文素养缺失、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人格修炼、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化进程等对策,构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地域差别、保障机制、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对竞技体育人才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对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识别、应用竞技体育人才的隐性知识,对于保持运动员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在界定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人才隐性知识的内部层次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能为进一步拓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未来10年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煌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6-17,20
通过回顾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历史、总结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现状,针对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总目标,预测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未来发展,期望能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能使更多的体育竞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人才环境属于人才学范畴,是指影响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各种外部要素,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保障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等.本文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优化策略.旨在督促辽宁省相关政府部门着手改善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留住悉心培养的优秀体育人才,这将有利于促进辽宁的竞技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投资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人员素质与利益分配、经费流向、资金保障、战略选择、人才重视程度为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倡导"开源为先、节流为本"的体育人才培养成本观、效益观;培育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投融资机制;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资监督体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制度、竞技体育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流向与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职业流向相反,是导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WSR方法论的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体制改革改变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的状态,人才培养系统的联系更加复杂,系统地了解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特征,有助于人才培养系统联系的建立与完善。WSR方法论为系统地分析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特征提供了工具。研究结果认为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物理特征有时间性、竞赛性;事理特征有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与适应性;人理特征有统一性、目的性、共生性;三者构成了竞技体育人才成长W-S-R特征系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人才成长的系统特征,建立联系,完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传统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竞技体育走向学校,是世界诸体育强国的普遍发展趋势。没有任何一个体育强国不把培养体育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舞台崛起的同时逐渐暴露出我国竞技体育后继乏人的弱点,而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角逐,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的储备数量和质量的较量。为解决我国体育人才后继乏人的矛盾,原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于1983年制定《体育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近年来我国及各省区颁布的有关竞技体育人才法规,分析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竞技体育人才政策差异,重点结合《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对我国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区域优势,提升地方竞技体育人才竞争力进行研究.认为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发展与本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相协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辽宁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将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并体现辽宁自身优势及特色.建议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应在发挥高等院校体育科研优势、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合理分配体育资源,完善体育项目布局方面进一步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跨项选材是我国推进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备战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上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发展经历了"无序化"和"规模化"两个阶段。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规模化跨项选材的经验表明:传统选材依旧是运动员成才的主要途径,跨项选材是传统选材的有益补充;跨项选材是运动员成才的关键环节,长期培养和全面保障的意义深远;现有的跨项以赛艇、自行车和跆拳道等夏奥项目以及俯式冰橇等冬奥项目为主。从短期备战角度来看,我国要遴选适合跨项的运动项目,加强备战保障工作,提高运动员成才效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深化竞赛改革,进一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竞技体育基础人才培养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66所小学业余训练队现状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并加以分析,得出1)辽宁省多数小学能重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突出辽宁省的优势项群,为辽宁省在该项群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储备上提供了基础来源;2)小学业余训练和选材机制出现偏颇,延缓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3)业余训练运动员学习成绩喜忧参半,应加强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小学业余训练的“双基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于军  曹军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11-115
通过对十运会成绩与我国在第27、28届奥运会上的比赛结果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分析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实力现状:传统优势项目得到巩固,潜优势项目实现突破,同时也呈现出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水平后备人才缺乏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不高等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与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加强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建立训练、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在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的同时,突出女子项目和“119工程”项目的重点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的管理,对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市中学篮球运动队管理的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有相应的行政部门加强对篮球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处理好训练与教学的关系、打基础与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与开展全校体育活动的关系;引入目标管理机制;以团队文化作为软性约束。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需要创新的主要制度要素,制度创新应着力于解决传统的三级训练网络中暴露出的问题,建立保障制度发展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创新篮球竞赛制度,优化篮球后备人才输送渠道,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来加强物资保障,探索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评估体系,依科学的评价制度监控训练质量,完善医疗保障措施,并保证教练员培训的落实,从而使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介绍了香港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并对香港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出香港残疾人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因素:政府多处基金资助残疾人体育事业,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不断研讨改进技术、完善训练手法等.香港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展望包括: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重视、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横向交流、切实做好致力于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专业人才引进与保障,以期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体育育人作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为指导,对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育人及体育育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树立科学辩证的体育育人观、价值观、道德观;从学校体育育人、体育人才培养、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等几方面来保证社会主义体育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以百色学院为例,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制订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依照“应用型高素质体育人才”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构建“能力为本位”的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就业形势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朝兵  王世光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23-124,F0003
通过对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提出大力推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学生择业观,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