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学是通过不断地视听说来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要想掌握一种新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其相对应的文化。英语教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但这个过程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该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知识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的运用中得以体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2.
魏华 《考试周刊》2011,(7):81-81
英语学习是对文化中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关注,英语学习必须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了解,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本文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培养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英语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初中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期,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会读会写而无法用于交流与交际,无法交流的语言学习势必是失败的。英语学习要重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正确的交流与交际,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那么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歧义误解的现象,由此而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误解和摩擦,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教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应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英语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学生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某个地域或国家的地理、语言发展、历史名人、社会习俗、宗教与节日等方面的知识,要掌握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英语国家,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的文化介绍和引进,在文化习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一些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朗读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针对教学中不重视朗读教学的现象,从四个方面浅议加强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语言技能,但是在研究和学习语言蕴涵的深层文化等方面还做的很不够。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准确得当的使用英语,在学习词汇、习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学习,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瑞琴 《考试周刊》2007,28(39):48-4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环境,要求他们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了解英美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音、 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不同社会因素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常常是阻碍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麻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做到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结合九年义务教育JEFC(JuniorEnglishforChina)新教材涉及的文化介绍的课文,在日常交际方面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的中西文化差异,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承载着文化,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欧美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使得语言与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