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发现,本学期学习内容由基础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必修)和实践部分(选修)三部分组成,对前两部分我们感觉得心应手,但对实践部分(选修)中的“韵律体操和舞蹈”中的第3、第4、第6知识点却有些忧虑,教材的内容安排这样的:1.音乐在韵律体操中的作用;2.韵律体操音乐选配要点;3.健美操成套动作;4.健美操成套改编;5.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6.集体舞;7.单人华尔兹组合。这部分共由七个小知识点组成。《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作了较详细的要求,如韵律体操…  相似文献   

2.
<正> 迪斯科舞那样的节奏性动作,姿态、姿势具有现代舞蹈的特点,这些动作在形式上属于一般发展练习。但是,现代舞蹈动作的动作结构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节奏性音乐的伴奏下练习就更有趣了。现代舞蹈动作能促进机体的一般发展和有明确的美育方向,培养动作文明和优美。它的特点是简单和容易学习,在体育课上可以作为极好的准备活动。为了便于学习现代舞蹈动作,可以将它们分为舞蹈动作,舞蹈基本动作和舞蹈。现代舞蹈动作主要学习手臂、腿和躯干的单个动作。现代舞蹈的基本动作是指在原地站立,在  相似文献   

3.
中学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教法分析武汉体育学院谢映鸿一、韵律体操和舞蹈的作用(一)韵律体操和舞蹈的地位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是1987年2月由国家教委制定的.它是各级中学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新颁发的体育教学大...  相似文献   

4.
1.韵律体操和舞蹈课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中学女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年龄阶段,需要正确地引导、合理的锻炼。通过韵律体操和舞蹈的学习,使她们在体形、体态和姿态上得到很好的改善和锻炼,形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举止大方、姿态优美的良好习惯,充分体现中学生的蓬勃朝气。通过对我校高一年级女生的坐、立、走姿势及广播操动作的观察结果:我  相似文献   

5.
1板凳操的起源及动作形式。贵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是一种仅以两只小板凳相击的音响作伴奏的无音乐室内群舞。舞蹈人数不限,动作不多,有”胸前击凳”、”转身击凳”、”背后击凳”和”二人击凳”等,舞步以进三步,退三步为其特点,舞蹈动作较大,显得粗犷、豪放、激扬。  相似文献   

6.
啪啦啪啦舞     
一、啪啦啪啦舞简介啪啦啪啦音译自ParaPara,这种发源于日本的舞蹈,7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存在,它随迪斯科热潮而兴起,是以手部动作为主的舞蹈,原意是表达树叶飘下来的优美形态。ParaPara这个象声词描绘了树叶飘落的状态和声音,而啪啦啪啦舞所注重的手型变化特点也源自于花瓣飘落、纷纷飞扬的样子。二、啪啦啪啦舞的特点1.健康时尚、体现青春活力这个舞蹈是在学生、青年中流行的舞蹈,和街舞一样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非常具有活力,而且形式也比较新颖。学生喜爱啪啦啪啦舞,他们欢快地随乐起舞,健身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编排校园舞蹈的最佳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法对骑马舞动作进行分析。主要结论:骑马舞具有一定的健身和健心作用;骑马舞不是人人都适合跳。建议:专业舞蹈人士从健康角度出发,对其改编,克服不利因素,使其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真正成为一种大众健身舞蹈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韵律类教材主要包括韵律体操和舞蹈。这类项目表现为在音乐伴奏下的徒手或持轻器械的身体操练,也是体育教学中经常选用的一类教材。韵律操和舞蹈是一项生动活泼,富于抒发感情,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活动。本讲就钻研韵律类教材的有关问题做如下阐述,以此与各位体育老师进行交流。一、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的特性韵律类教材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进健康,有效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柔韧、力量以及节奏感等身体基本素质,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人体协调发展和塑造健美的体型有独到的作用;学习韵律体操和舞蹈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  相似文献   

9.
<正>一、幼儿体育活动中韵律体操的价值(一)幼儿韵律体操的概念。狭义的幼儿韵律体操是指根据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及幼儿动作特征,按一定顺序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幼儿韵律体操以徒手体操(模仿操、拍手操、礼貌操、韵律操等)、轻器械体操(椅子操、球操、花环操、棍棒操、哑铃操、彩旗操等)以及排队(立正、稍息、看齐、立定、走步、跑步简单的原地转法等)和队形变化(简单的队形变化等)为活动内容,使幼儿根据口令、优美的音乐有组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北京市淀区民族小学民族健身操舞为例,以现代健身理论和民族健身操舞创编为基础,遵循人体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的原理,将广播操、民族舞蹈有机结合,融合指向健康元素和医学元素的动作,创新性地开发融合“民族舞蹈+广播操”属性的小学民族健身操舞,并在学校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1,(4):20-21
<正>韵律体操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有节奏的身体活动,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形成优美的动作和体态。随着韵律体操实践的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与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多样化,开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较普遍的项目。一、韵律体操课程一体化内容的开发中小学一体化韵律体操课程的整体构建在内容选择与分配上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兴趣、关注性别差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我校部分女生进行的各项教材心理需求测试,本文对韵律体操和舞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80%的女生喜欢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该教材在体育教学中做为教学手段对贯彻素质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舞蹈与气功     
舞蹈产生于远古时代,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时,就已经有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原始舞有着明显的健身及表达情感(自娱性)的作用。不少气功学者认为这就是气功的最初的形式,这种舞能使人身体、情感、精神得到快感和满足,为追求这种美的感觉而产生了舞蹈艺术。古时武、舞不分,巫、舞不分,武舞发展成武术,产生了武术功法。舞蹈是巫事活动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健身热使健美体操风糜世界。健美体操在世界各地的名称不同,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叫有氧舞蹈,在苏联叫韵律体操,还有的叫迪斯科操,健身操、爵士操等。尽管叫法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动作的节奏和速度根据音乐伴奏的节奏进行;其目的是健身和健美。健美体操是锻炼身体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由体操、爵士、摇滚,舞蹈等基本动作和欢快的单、双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测验目的在学生掌握一定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动所学习过的舞蹈和表情舞动作,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儿歌、图画,从模仿到创造,进行“即兴表演”。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身体和智力,检查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9,(6):71-76
体育与舞蹈融合问题是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之一。校长课间操上领跳曳步舞爆红网络,是体、舞创新融合的最好范例。曳步舞从舞蹈本体转变为体育"他体"是对体操的补偿,是对体育、舞蹈间文化壁垒的突破。舞蹈另类成长反映的是学生身体活动的矛盾、危机和重塑需要;产生于特殊时期的广播体操随着不可抗拒的现代化进程逐渐淡出中小学是历史趋势,丰富多样的身体活动形式必定充斥大课间体育活动时空。舞蹈的现代性成长,隐含着身体活动主体、文化诉求与功能价值等方面变化,古老又年轻的曳步舞的另类发展,其形态特征、审美价值、活动场域也随之发展变化,舞蹈的生命性和现代社会信息流动等使舞蹈"越轨"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安代舞是蒙古族传统舞蹈形式,经过时间的演变,现今的安代舞的动作与体育项目动作相近,安代操由此简化而来,安代操其浓郁的民间本色和豪放的民族特点,倍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不局限于人数,不拘泥于动作,无论低高年级学生,都可以随着音乐做起安代操,对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有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体育课教学应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体能健全,适合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具体的小学生学习安代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剑舞是一种以剑为道具的舞蹈,其起源颇早,最初应为楚地祀神的舞蹈,为神巫通灵所凭。其后变为军中之舞,兼具格斗动作的演练与娱乐性的表演。一直至汉代,军中仍流行此类剑舞。而随着社会上“百戏”的兴起,剑舞动作的实战性大大减弱,而表演性则获得提高,出现了杂技类的剑舞。唐代时,随着胡乐在中华的流行,融合了武术与杂技,以技巧性为特征的剑舞得到空前发展,并与乐曲相配,形成了配乐表演的套路。随着剑舞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也开始由单人舞向多人舞,由展示剑术向敷演故事演化,形成了类似于后代舞台剧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排舞是在音乐伴奏下,以音乐为核心,通过风格各异的舞步动作和段落循环将音乐、体育、舞蹈、文化等有机结合,来展现世界各国民间舞蹈多元化魅力的一种运动(也称作"排队列舞"),排舞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掌握排舞常用基本步伐有利于师生进行排舞曲目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关注技术动作的环节,也要分析出为什么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冰上舞蹈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对2005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冰上舞蹈参赛选手的现场观察、技术动作统计、录像分析并结合专家裁判组给分,研究我国选手在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3项比赛中的技术和比赛成绩,将获得3项比赛的第1、3、6、9名选手与我国选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现阶段与第9名以色列选手(AlexandraZaretski/RomanZaretski)在技术方面相近,在节目内容方面尚有不足。同时探究新裁判系统规则,促进冰上舞蹈项目向“难”、“新”、“稳”、“美”、“准”的方向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冰上舞蹈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