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作过程是由动力情感、主体情感、体验情感、对象情感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动力情感具有偶发性、持续性、变化性、自控性的特征;主体情感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理智性的特征;体验情感具有实践性、本真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征;对象情感具有审美性、自主性、感染性的特征。动力情感推动主体情感和体验情感的活动,主体情感一方面融化在对象情感之中,一方面又跳出来,从理性角度对对象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搏斗,相互突进。体验情感是主体情感和对象情感的中介。对象情感一方面接受主体情感的渗透,一方面反向刺激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但操作情感也是一种智力。它包括多种能力:观察情感的能力,理解情感的能力,评价情感的能力,预见情感的能力,体验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调控情感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理解情感能力、评价情感能力、体验情感能力、调控情感能力对阅读教学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正确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有很大影响。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能力或许可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情感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情感支付内在机理的研究和情感支付模型的构建,本文着重分析了情感账户的储存及盘点对员工激励的影响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 情感激励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的情感支付的基础管理,需要通过明确情感需求和完成情感积累来实现情感储存,为情感投资积累情感资源.(2)情感管理要像管理财务账户一样盘点情感账户的储存状况,防止领导者情感枯竭或透支.  相似文献   

4.
利用显性的情感素材,展示情感,感染学生。利用显性的情感素材,展示情感,感染学生。发掘隐性的情感因素,唤醒情感,强化体验。对“零情感”教材加以发挥,诱导情感,引发感悟  相似文献   

5.
知情统一的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感与认知密切联系。认知源于情感,超乎情感,导引情感,又归于情感。在教育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在于使情感认知化,认知情感化  相似文献   

6.
缪丽娜 《考试周刊》2010,(33):55-56
本文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熏陶,铸造完美的精神世界,谈几点做法:捕捉情感的切入点,主动探求情感;选好情感生发点,积极再现情感;把握情感的升华点,尽量转移情感。  相似文献   

7.
学校场域中情感与道德之间模棱两可的关系,给道德教育实践带来困扰,有必要对情感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以明确情感何以育德的学理依据。社会学视角下的情感与道德关系既表现为情感为道德提供感性支撑,又表现为道德蕴含着情感元素。基于理论分析以及实践反思,可以通过情感资本积累德育的情感资源,通过强情感互动促进道德教育的情感实践,通过习得情感规则培养遵循道德规范的情感惯习,运用情感劳动策略调节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师应培养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天伦情感、爱情情感、博爱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体验各种情感经验和情感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素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需要情感,因为课堂是需要用情感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们需要情感,因为只有情感能点燃他们的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孕育情感,张扬情感,激荡情感,放飞情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陈德建 《考试周刊》2011,(65):166-167
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情感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认真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通过情感引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和情感投射等有效情感教育方法实施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以情感传播为视野分析“纲要”课程教学,立足传播传递观和仪式观阐释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程的理论意涵,认为“纲要”教学本质上是知识、信仰、价值传递与仪式共存的情感传播,发现新时代“纲要”课情感传播面临情感表达呼应学生情感需求不足、情感符号唤醒情感不足、情感情境汇聚情感能量不足的问题。提出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主要表现在情感元素增益、教师情感素养提升、呼应学生情感需求等方面;在情感呈现方式上,创新叙事,促进学生情感唤醒;在传播渠道上,以沉浸、即时、多元三要素贯穿互动场景,促进情感共鸣,强化情感实践,汇聚课程的情感能量,从而优化现有“纲要”课程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温度、效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指表达事件或实体与情感经历者之间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致使情感经历者的情感发生变化的形-义配对。情感致因、致使力、情感经历者和情感变化结果是构成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的四个基本成分。其中,情感致因被识解为射体,可以为事件,也可以为实体。实体又可以分为物质实体和抽象实体。情感经历者被识解为界标。致使力由主动词编码,情感变化结果由情感动词编码,表达情感经历者在情感致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情感变化。现代汉语致使情感构式的形成是体认者、致使情感事件和语言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借鉴布卢姆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分类理论,参照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制定的写作情感维度层次分类评价标准,主要分为前自我情感、自我情感、审美情感、理性情感、道德情感七个层次标准。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4000多名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进行抽样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自我情感”状态,情感表达品质有待提升,但审美与理性情感已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呈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自我情感,追求审美与理性情感,并适当关注道德情感,要理解真情实感之于写作的意义,并以之作为作文情感表达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对本科生的情感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之一,情感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情绪情感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情感的特点: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取向的浅显性,高校应加强对本科生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设立至少两年的情感教育课程;在基础课、专业课的授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建立情感协会,纵向系统发展,将情感教育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人类情感的一个共同源泉是父母和家庭。每个儿童都需要情感教育,父母需要不断建立与强化情感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情感教育智慧。基于家庭忽视情感教育的基本问题,明确家庭情感教育的四大行动:家庭情感教育意识与情感关系建立行动;家庭情感教育环境营造行动;情感品格涵养的仪式传承与创新行动;父母情感教育素养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16.
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豪明 《教育研究》2006,27(8):67-70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体验是钢琴艺术的首要。本文阐述了情感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化技巧为情感、观察积累情感、有物引发情感、自作转移成情感、得法生成情感、知识充实情感等方式,使情感体验回归到钢琴艺术之中,促使钢琴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感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一定要重视保护学生的情感健康,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帮助他们抚平情感创伤,解开心中的郁积,尽可能地防止和消除消极情感对学生的负作用,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努力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情感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发挥情感在生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课程标准中情感类目标的内涵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场景搭建包含教学过程分析和情感目标拆解的情感目标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针对情感目标教学与检验的教学设计模板。情感目标分析模型有助于教师科学拆解并设定情感教学目标,分析情感目标达成效果,从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为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情感目标,以构建学生与情感对象的关系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感受与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