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龙 《成长》2006,(7):91-92
“铜须事件”:丈夫一个人辛苦养家,闲赋在家的妻子因丈夫整天忙碌对自己关心渐少而热衷于网络游戏《魔兽》,并与该游戏玩家某大学生铜须多次发生性关系,后被丈夫察觉。妻子保证不再与铜须来往后得到丈夫原谅,但很快又“故态重发”,忍无可忍的丈夫把妻子与“奸夫”的QQ聊天记录公布给《魔兽》游戏玩家,得到众多支持,有网友还利用网络技术公开了铜须真实身份,电话等隐私,铜须否认指控,并威胁起诉那些指责他的网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如果可能,我想,每一位妻子都渴望自己不仅仅是妻子,更是丈夫的知己,而绝不情愿丈夫在外面还有另外的红颜知己!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口语里,夫妻之间的称谓是很有些变化的。现今,配偶双方,特别是中青年夫妻之间,互相称呼对方的名字,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了,但是在旧社会却不大相同。那时候,妇女地位低下,婚后从事社会工作的少,当家庭妇女的多,一些没有文化、没上过学的妇女,很少有机会用到自己的正式名字,甚至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个“大号”。丈夫称呼妻子,经常用“喂”、“我说”、“孩子他娘”之类的词语来表示;妻子称呼丈夫,也无非是“孩子他爹”之类。丈夫的社会地位越高,作为家庭妇女的妻子,直呼丈夫之名的情况越少。象林则徐这样的封疆大吏,其夫人先叫一声“则徐”,然后再同他说话,大约是电影里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傲骨贤妻》里的贤妻是爱丽琪雅·弗洛里克。她嫁给一名政客,但在第一集里丈夫就嫖娼.背叛了自己。妻子和丈夫分别由朱莉安娜·麦吉利斯和克里斯·诺斯饰演,二人十分精彩地演绎了夫妻问的争吵,他们不是牢骚满腹的新婚夫妇.而是因丑闻而关系闹僵的老夫老妻。丈夫的错误是被发现“亲一名妓女的脚趾头”。  相似文献   

5.
幽默与漫画     
《甘肃教育》2009,(11):32-32
专业对口 妻子:“老公,咱儿子报考什么大学好呢?老师说他喜欢嚼舌头说瞎话。”丈夫:“那就报传媒大学。”妻子:“老师还说他向同学提供有偿抄作业的服务。”丈夫:“那就报金融贸易。”妻子:“老师还说他装病逃学。”丈夫:“那就报影视表演专业吧!”  相似文献   

6.
丈夫的日记     
一日 ,同丈夫谈起“幼教人心语”选稿严格的话题 ,丈夫拿出自己的日记本 ,给我出主意 :“何不把我的日记投上一试。”当然 ,他有自己的理由 :“我也算半个幼教人。”我便答应他摘录二篇 ,权作一试吧。1999年8月11日星期三多云当了15年幼儿教师的丈夫 ,妻子的喜怒哀乐像一张晴雨表贴在她脸上 ,我一眼便能读懂。这不 ,今天下午 ,妻子一回家 ,她的脸色就告诉我 ,事情有点不妙。晚饭后 ,我从妻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知道了事情的原由 :昨天上午 ,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在爬滑梯时 ,刚上到第二层台阶 ,突然转身跳了下去。妻子阻拦不及 ,孩子扑倒…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安徒生讲过一篇童话叫《老上帝还没有死》:说的是一个穷汉,因前景黯淡而烦闷颓唐,妻子却非常贤惠达观。一天早晨,妻子突然悲哀起来,丈夫问其何故?她说:“我梦见老上帝死了,安琪儿们都随他进了坟墓。”丈夫惊讶地说:“别胡思乱想,上帝怎么会死呢?”妻子马上问:“那么,上帝还  相似文献   

8.
作者吉尔曼是一位激烈的女权主义者,《黄色糊墙纸》是她的代表作。作品中她将矛头指向以丈夫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为此她选择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模范丈夫”为抨击对象,使女权呼声更加嘹亮,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丈夫的男主人公似乎是尽职的,妻子也确信丈夫对自己是爱怜的,并努力调整自己来适应他。其实他们的爱情缺少理解和信任,他们的婚姻关系被异化了,结果致使妻子成了疯子,这里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典笑话     
《当代职校生》2006,(6):36-36
1、两只蚊子,一只喝饱了血,一只肚子是空的,妻子让检察官丈夫打蚊子,丈夫一下把喝饱血的蚊子打死,却不打另一只,妻子问:“为何?” 丈夫答道:“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三百六十日”写入诗中的是诗仙李白。其《赠内》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前两句写自己饮酒无度,“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后两句借用“太常妻”这一典故向妻子表示歉意。据《后汉书·周泽传》记载,东汉的周泽担任掌管皇家祭祀礼仪的太常,因病睡在宗庙里,其妻不放心去探望他,他竟认为妻子违犯禁令,将她投入监狱。当时有人同情他妻子,编歌谣说:“生世不谐,做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后遂以“太常妻”指虽有丈夫而常独守空房的人。李白在诗中称妻子“何异太常妻”,说明他对自己烂醉如泥的状况是深感愧疚的。  相似文献   

11.
麦琪,是圣子耶稣诞生时前来送礼物的三位智慧的贤人。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在西方人看来,圣诞节的礼物是最珍贵的,因而也希望自己获得的礼物是最珍贵的“麦琪的礼物”。对于有钱的人来讲,丈夫送给妻子一套发梳,妻子送给丈夫一条表链,实在算不上什么礼物。但对于一个开始每周能够赚30元,现在每周只能赚20元的家庭来讲,要夫妻之间互送礼物是何等的艰难!“一块八角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角还是零钱凑起来的。”这就是德拉一家的财产!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角七分钱。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妻子如何给丈夫买礼物,丈夫又…  相似文献   

12.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4,(1):119-119
人的美好,最怕被沦陷。《百喻经》里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可谓情深意切。然而,妻子却另外有了情人,她想抛弃丈夫,嫁给她喜欢的男人。于是,她悄悄跟一个老婆婆商量,说:“我要离家出走了,你买一个女尸,等我丈夫回来,就说我死了。”老婆婆趁她丈夫不在家时买了个女尸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13.
    
当食品老板的丈夫对妻子说:“今天你不要再到隔壁米哈依先生开的副食店里去买东西。”妻子不解地问:“那是为什么?亲爱的?”丈夫说:“因为今天他从我这儿把秤借走了。”  相似文献   

14.
任君选择     
《新作文》2006,(3)
丈夫下班回家,妻子准备好了晚饭。“亲爱的,今晚的菜你可以选择。”妻子说。“都有些什么菜呢?”“芦笋。”妻子答。“有什么选择呢?”“你吃或是不吃?”任君选择  相似文献   

15.
爱,与生命相生相伴;爱,与生活息息相关。小说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写的是一对小夫妻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双方都送一件令对方高兴的礼物。丈夫杰姆为了妻子的美发卖了自己心爱的金表,买来一套梳子;妻子德拉为了给丈夫的金表配上金表链,卖了自己的美发。当他们互赠礼物时,才发现自己的礼物已不是对方需要的了。不过当你读完那篇小说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礼物正是对方最需要的,那就是“爱”。爱的真谛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表明这样的观点,爱的最高境界是“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德拉多次啜泣…  相似文献   

16.
至爱无言     
十八年前,丈夫成了独臂人,妻子成了丈夫的臂膀;四年前,妻子成了植物人,独臂丈夫又成了照料妻子生活全部的“特护”。这对苦难夫妻以特殊的方式,演绎着人间的可贵真情……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以自己的小说反映和评判了现代中国、尤其是工业化、商品化后的“都市婚恋”问题。其作品的价值指向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两性互爱应当成为两性结合的基础。做到这一点,必须使“女人”由被世俗眼光分离出来的“情人”“妻子”角色重新回归.使男人成为真正的丈夫,女人成为真正的妻子。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看了微博上一条转发得很火的漫画,名字叫《妻子的记忆》,讲述了一则这样的故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在一场火灾中去世了,没过多久丈夫却忽然发现自己又在家里看到了妻子的“身影”,吓了一跳的丈夫平静下来后开始每天观察这个像平常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妻子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妻子是否拥有娇好的容貌,不仅与其是否天生丽质有关,而且亦与丈夫是否体贴入微十分密切。 如果丈夫通情达理,有修养,对妻子体贴关怀,爱心备至,“长相知,不相疑”,充分信任妻子,不干涉她的自由,妻子的情绪就会愉悦、平稳、温柔,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内分泌正常,新陈代谢旺盛,她就会红光满面,皮肤少生暗疮或褐斑。如果丈夫沉默寡言,不懂得关心、理解妻子,只要妻子伺候自己,却不尽丈夫责任,妻子就会忧郁寡欢、闷闷不乐,心情压抑不畅;如果丈夫缺少修养、脾气鲁莽暴躁,对妻子动辄指责,或破口大骂,或拳脚相加,妻子处于恐怖、惊骇、愤怨之中,就会提心吊胆。这两者势必影响机体脏器的正常工作,使其内分泌失调,皮肤粗糙、暗淡无光,易生疖疮,过早出现黄褐斑、鱼尾纹、白发,明显的早衰。  相似文献   

20.
傍晚时分,博柏下班回来不见儿子就问妻子,儿子在哪呢。妻子告诉丈夫说儿子在自己的房间。妻子告诉丈夫,儿子晚饭前在外面玩了半天篮球,现在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博柏马上想到,儿子肯定没做作业。妻子提醒丈夫,儿子毕竟才上四年级,他和他的姐姐不同。博柏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大步走进房间,下决心要管教一下这个只想着看电视的孩子。可是当博柏走进房间时,看到儿子沉浸在激烈的比赛里,他犹豫起来。“这是哪两个队的比赛呀?”博柏明知故问。此时的儿子,手里抱着个篮球,穿着球鞋的双脚跷在茶几上面,眼睛一眨不眨地正盯着屏幕呢。电视播放的是两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