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当我们把自己的教育视为一个极富情感魅力和生命活力的舞台,那么,你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经常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那最激情的片段就出自课堂,尽管不是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能上出激情,但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总有那么几节课令自己满意,让自己难忘!那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数学课,课本题目是:用十二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哪一个周长最长?哪一个周长最短?学生拼的长方形有这样几种:周长是26厘米我问:看着你们拼成的图形以及算出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认真…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而学生却死气沉沉,神情淡漠。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情感教育被抛弃的缘故。由此可见,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一、披文入情,以情传情情感教育本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力。”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激情方…  相似文献   

4.
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语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师生的“激情”在语教学中确实是太重要了。语课堂没有激情,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学生学语没有激情,也很难进入所学本之中,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本并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语能力。那么,怎么使我们的语教学情感激荡,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呢?下面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谈一谈我的感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徐洪 《中国教师》2006,(4):50-5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阵地,更应是情感体验的场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情感的过程。因此,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突出学科的特色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美术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作如下探讨与研究。一、发挥教师作用,激发学生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激活教师自身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以情激情是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产生“共情”。没有教师心灵的参…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然而,在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精辟分析,疏漏了学生的感受,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没有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呢?我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是:一、以意境诱发情感: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述,优美的范唱和弹奏,都能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予以展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国歌》时,教师应该神情激昂,这样就能很快地感  相似文献   

7.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语文课上语文教师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用激情去击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采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同时又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可通过营造音乐氛围,创设特定情境;用教师生动的语言、满腔激情来感染学生;运用形体律动来激发学生情感等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梦想与激情》,书中这样写到:“我国现在的教育教学把智商作为测量及评价的重要项目,很少考虑情商,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致使很多学生的智力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探讨如何利用情商教育来实现教育过程中认知与情感交融的互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学过程情感化”的问题正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富有情趣;也可以利用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活力。  相似文献   

11.
姜晓东 《快乐阅读》2011,(24):60-61
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影响了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点呢?一、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实现教学互动。激情能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会投身于教育事业;激情可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课文本身很精彩,情感很浓郁,师生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就是没有高潮出现,总达不到所期望的那种境界,有时甚至索然寡味,死水一潭。原因何在呢?教者缺乏激情艺术是其重要因素。教学中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实践证明,教师以真情、激情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仅是用耳朵来聆听教师的讲授,更是用整个心灵来接受教师的影响,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把情感融会到教学中去,主要做法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好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是像政治课这样的课程,课程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更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引导学生投入情感、投入精力去学习。简言之,激情传递人性,激情散发热情,激情表达活力,激情体现生动,激情具有巨大的感染人的力量,激情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能力差 ,教师作文教学难 ,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广大师生的问题。有没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进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途径呢 ?在众多的实践经验中 ,我认为情感教育在写作中的积极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一种方法。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鼓励学生的发表欲 ,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人近年来一直在探讨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收获不小。近年来 ,在情感教育方面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邵艳丽 《考试周刊》2013,(89):31-31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血液。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优美深情的导入语传情、激情,用深情的语言控情,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品文悟情,意犹未尽,激情抒怀,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指出:“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情感温暖与理解是目前学生们感到最为缺乏的稀有品。”确实,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的关注,把知识学习看得过重。一方面,教师承包得太多,教师代学生思,教师代学生言,教师代学生做,而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另一方面,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缺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移情原理,尊重学生的情感,那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激情,体验学习生物学的成功喜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激情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情感,才能以情激情、以情育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教材中找激情,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有激情,这样课堂就有活力,才能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孙成 《教育艺术》2004,(4):29-29
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只是单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却忽视了教师同样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试想:如果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现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