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它们又以马意象为主导建立起了一个以乡村为依凭的意象体系。不过,一直以来,学者们研究海子诗歌的时候都只注意到了海子诗歌当中的月亮、麦子、草地等几个意象,而主导的马意象常常为研究者们所忽略。正基于此,通过对海子抒情短诗中主导意象"马"的分析,从中得出"追寻"、"孤独"、"野性"等几个不同而又相联系的精神内涵,它们代表了海子精神的侧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海子的诗歌思想与尼采较为相似,他以生命哲学及存在论哲学为基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则可透视海子的精神实质。因此,将海子与西方现代哲学的鼻祖尼采进行对比分析,在“诗与思”“、灵与肉”的对立与和解中剖析两人思想的相通点,进而对海子的思想发微,可理想地探索海子的内在矛盾,“从内向外”地解释海子之死。[1]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怀宁高河镇。1979年以十五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讲授哲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短暂的一生中,海子为我们留下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诗,七部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长诗《太阳·七部书》和八篇诗学札记。要全面理解海子的诗歌创作,就必须联系海子具有明确诗歌抱负与创作理念的诗学观。海子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八篇诗学札记中,包括五篇以海子自己长诗的序言和后  相似文献   

6.
在海子诗歌创作中,主题选择独特而诚挚,这既来自淳朴父母的关爱,也来自乡村环境的熏陶,更来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北大的涵养。海子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了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他将自己的生命假以诗歌进行艺术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海子力图以诗歌为方舟,拯救日益物质化的人类。海子的诗歌是他生命本体与诗歌艺术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7.
天才诗人海子在不到7年的写作生涯中留下300多万字的诗篇,本文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切入点,解读海子在尘世的幸福理想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感受诗人海子在尘世挣扎的时代使然和自身追求的不可调和性。  相似文献   

8.
顾城和海子分属于当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派别,但同为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并最终在相近的时间走向死亡。这种巧合为探讨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提供了某种线索。论文将从比较顾城和海子的自然观出发,以二者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春天意象为例,来分析二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最后简要分析顾城和海子的诗歌风格,勾画出二人诗歌中的对立的主体形象,进一步探求顾城和海子诗歌中的死亡预言。  相似文献   

9.
黄耀 《文教资料》2012,(18):29-30
本文以海子的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文本,解读海子所祈望的"幸福",以及他"幸福"背后的悲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坚持自己的诗歌理想,宁愿牺牲尘世"幸福"的海子,终究孤独、寂寞伴随他走向生命极致,他的生命中无幸福可言,幸福就像"闪电",瞬间失去,永远找不到属于他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1.
海子的诗与80年代中国审美诗学的短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带有强烈的个性抒情和浓重的乌托邦色彩,这是20世纪80年代时代精神的写照。海子的诗以北方的农村、土地为背景和根基,用反修辞的手法虚构了理想的诗歌王国,还原了语言的诗意本质,再造使人得以安身立命的诗意世界;在旺盛的生命力膨胀下却难掩忧郁以至近乎绝望的悲伤——丰收后的荒凉——前工业时代对原始农业社会的怀想。海子以个人对太阳的朝圣,希望中国新诗重归原初信仰中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2.
正金晔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中指出,1989年3月26日,天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尽管这是一次无组织、无教派的个体行为,但从后继诗人的陆续自杀行为来看,海子的自杀使诗坛笼罩上一团死亡的阴霾,吹生起一种"诗人""殉诗"的情结。诗坛对海子之死投之以崇敬的目光,并有诗人以死相效,评论界对海子自杀行为本身的讴赞也一度成为热潮,在广泛而普遍一致的评议中,海子之死被"神化"了,具有了"形而上"和"准神学"的意义。甚至学者从海子卧轨时怀揣《圣经》这一细节出发,对其自杀行为加以顶礼膜拜,将海子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15.
水意象与海子的诗国理想之间存在若密切联系。“海子”的笔名包含诗人以“海之王子”身份坚持抒情化创作道路、建立纯净诗歌王国理想的涵义:海水、河水、湖水、雨水、泪水、血滴等各种水意象,或隐或显地象征着海子毕其一生所坚持的“诗国理想”。  相似文献   

16.
海子以创造出“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为诗学理想,不断实践着“伟大的诗歌行动”。《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一诗以诗体小说的独特形式在篇幅、内容和情感表达程度上从一般的叙事诗中脱颖而出,在高扬理想主义的“大诗”中深情咏唱。此外,在这部作品中以爱情为主的人物意象与以理想为主的事物意象融为一体,海子将“太阳”设为“女儿”这一角色,用“女儿”指称太阳,赋予太阳以新的意义。诗人生命本体能量的涨出以及语言极大的密度和质量导致了海子诗歌语言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80年代登上文坛即产生巨大影响的著名诗人,海子以其奇诡独特的意象系统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但是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海子所具有强烈异质性的意象并非指向意象本身,而是指向一个内部反复撕扯,反复冲撞的精神世界。本文拟从海子的单篇诗歌《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入手,透过重重意象以窥视海子丰富驳杂的内在世界。  相似文献   

18.
海子被描述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他的死成为蕴含丰富的现代性隐喻。通过对海子诗歌中"村庄"意象的解读,可以发现"诗人之死"其实被过度诠释。海子的"村庄"是完整的,更是分裂的,而无论作为叙述主体还是抒情对象,海子只是一个匆匆的村庄过客。  相似文献   

19.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20.
王梦露 《考试周刊》2012,(76):13-14
海子作为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人、其诗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传记批评角度阐述海子诗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结合海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和求学经历,分析其性格特征对他的诗歌所造成的影响,即纯真的童话气息、对土地的深情回归、彰显自我的精神、面向未来的神性美等艺术特色的形成。海子以人生铸就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无尽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