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名词的语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修辞性质的副名组合中影响名词裂变为形容词的相关因素——使用频率、名词活用的自由度及名词性状义的类型,目的是探求在特定语法格式的诱发下名形词类转变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了名词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现代汉语里有一类不能直接加数量词的名词存在.它们直接以词汇形式出现来类指事物;这种指称手段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类别义名词。表示对事物的类指与用于对事物的分类是它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很+名"组合格式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 名”是现代汉语中渐趋活跃的一种组合格式。本对此现象再次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这一组合格式形成的原因,说明这一组合格式的表达价值和语言化心理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偏正结构修饰成份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的语法功能没有影响。这篇文章考察了形名偏正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时,修饰成份形容词的增加或取消对中心语语法功能的影响情况,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原因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相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事物的命名是有一定的理据可言的,作通过对一些事物的得名之由的考证,证明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以表示领属关系的双音节的“名+名”偏正结构词为例,分析了其中的语义关系,共分出8类,每一类都列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并且在分类中运用了形式验证法;每一类都有一个通用的释义格式,即用形式来验证具有同一语义关系的不同的词。通过对词内的语义关系的分析,找出其中共同的规律,有利于用统一的格式进行词语释义,这对于计算机分词和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柳莺莺 《考试周刊》2009,(34):34-35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之间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基本观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拓展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0.
11.
节烈传虽然是一种表彰封建社会妇女的节烈之行,宣扬封建节烈观的体,但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其内容往往对宣扬节烈的主题有所突破。戴名世节烈传几个方面的“题外之义”表现了他超越宣扬节烈的更大的视野,从而赋予其节烈传独有的特色。同时,从总体上看,清代节烈传以大量鲜活的献资料,反映了礼教的兴盛、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而有着值得重视的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形名偏正结构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状语时,修饰成份形容词和增加或取消,有时会对中心语和语法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汉语学习中,量词是学习者的一大难点,近义名量词的选择和使用又可谓是“难中之难”。本文试图对两组常见的近义名量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汉语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汉语学习中,量词是学习者的一大难点,近义名量词的选择和使用又可谓是"难中之难".本文试图对两组常见的近义名量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熟词生义常常是教师忽略的一个方面。本文选用了具体的实例,浅析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中的语境补充熟词生义的教学策略。此外本文试图证明熟词生义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熟词,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建舟 《现代语文》2002,(10):44-45
中国古代化历来重“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必也正名乎”。“正名”是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逻辑、严密的语言来确定“名分”、“名义”、“名称”等,然而思想感情的表达并非总那么板着面孔,又有着求异逐新的一面,于是“衍名”这一修辞手段就应运而生了。衍名,顾名思义,是根据主观意向由某人某事物之名发挥联想,延伸衍释出一番新意。衍名由“衍体(物名)”和“衍(衍义)”两部分构成,前是衍释对象.后是发挥内容。例如,“结果船埠头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叶圣陶4多收了三五斗》),“敞口船”是衍体,“敞口朝天”是衍。衍名辞格总的说来是对名称的铺衍拓展,若细加区分,又可分成不同的小类。  相似文献   

18.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能与程度副词组合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 程度义];[ 程度义]的隐显程度制约着两者的句法组合,[ 程度义]的隐显也会对名词的句法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