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人与社会、自然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邓小平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深入学习邓小平发展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产生了邓小平发展思想。邓小平发展思想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切本质属性,又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更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本土化特性。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中国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入研究邓小平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完善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这些发展思想对于理解邓小平理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设想, 我们称之为社会发展观。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他所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成为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邓小平发展观进行了继承和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全新的社会发展观,推动了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与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中显示了其与时俱进的特征,并形成了党在新时期发展观演进至今的两大首尾衔接的成果,即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在全面、深入比较分析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得出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先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吸收邓小平发展理论等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并对"发展"的全面性、各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巨大的实践意义,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现是中国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毛泽东的发展现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的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打开了新的思路;江泽民的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拓了新的境界.他们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体制改革的思想等,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发扬,为新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为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起和谐文明的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本文试着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重新解读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重新认识和把握其理论的精髓,对如今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和机遇的中国有意义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唯物实践观,并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了这种科学实践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特色。邓小平的科学实践观对科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真理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验真理的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是非功过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关于真理检验标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反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合理性和灵活性与执政合法性维护相统一的思想,推进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典范。本文将就邓小平经济哲学理论的内容架构做出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观察和分析了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改变了过去“战争与革命”的传统时代观;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重新调整了外交战略,实现了“一条线”战略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是研究邓小平思想,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论证逻辑理 论的重要语料。本文从逻辑学的视角,就《邓小平文选》的论证艺术,即证明和反驳的方法、技巧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邓小平提出富强、民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科技和教育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与多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关于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一般与个别、统一性和多样性等辩证关系的一对重要范畴。邓小平成功地运用一多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体系诞生。一多关系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始末,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中。它是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