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镜头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学了八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后,要写一篇关于乡村田野生活的作文。缺少生活经验的她,是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写的,笔下满是优美绝伦的文字,但就是想不起、说不出是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2.
暗夜漂流瓶     
以"低碳生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或写自己是如何参与环保活动的,或写倡导低碳生活的先进人物等。今天,小布丁老师在讲到保护环境的时候,提到了低碳生活,她告诉同学们:"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低碳生活,多宣传低碳生活……"放学了,开心米、酥油饼和炒肥肠一边走,一边讨论低碳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立了"生活教育"的学说。行知先生写了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赞同行知先生的这个观点,我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和谐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  相似文献   

5.
余家友 《考试周刊》2013,(78):25-25
<正>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是写乡村词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人。他摆脱了当时乡间词以都市化为背景,满足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市民消遣需求的这一潮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乡村词的顶峰。究其原因:第一,在1182年辛弃疾43岁那年之后的整整20年中,他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他热爱乡间自然风景,熟悉乡村生活情态,体悟农民喜怒哀乐,甚至自号"稼轩居士"。第二,辛弃疾终身心怀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6.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7.
乡村夜唱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写一写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或者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等等。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作文风向标:走进乡村田野,感受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8.
裁判亮分     
这三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乡村生活对他们自然为“另一种”,但三篇作文却视角不同、取材有别、各具特色。王飞翔的作文可贵之处在于写的是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把镜头对准了赶驴车的小男孩,通过观察描述、简短的对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拮据、艰难。用农村孩子勤劳、坚韧的品格,对比自己优裕的处境,小作者受到深深的教育与震动.这种情感发自肺噼,真挚、深切。李洋的文章没有直接写到乡村的生活感受.但却在“另一种”上巧思妙想,写在都市中的务“农”之乐。作者在公寓的露台上种菜养花,在门前的水池养鱼,突出自己换土、浇水、  相似文献   

9.
报道艺术     
记者为写一篇某企业老总的深度报道,到其童年生活过的乡村挖掘素材。  相似文献   

10.
"厕所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弥补民生短板、呈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将其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厕所革命"不偏离方向、达到应有之效。引导与教化乡村民众形成"公共意识"、提高"身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传统不良生活惯习、过上现代化乡村生活是社会教育推动"厕所革命"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儿歌导入,营造儿歌写作教学氛围老师一边写"家"字一边读儿歌,然后一边写"家",一边让学生跟读儿歌。要想家字模样好,宝盖定要写得小,弯笔要柔美,捺笔挺括很重要。二、展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联系实际交流对"家"的认识,为儿歌写作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本次习作是写与田园风光有关的内容。这是一次新颖的习作训练,要写好这篇习作,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感受乡村生活所谓田园风光,就是指乡村的美景和农民劳动的情景。要写好这篇习作,对于生活在乡村里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庄户生活"表达了民国山东乡村日常生活的基本内涵。在山东广大乡村,"庄户生活"是民众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乡村农耕生活的称谓与表达,是对山东乡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乡土性述描。在山东民众朴实的乡土话语里,一般称农家为"庄户人家",将"下庄户地"作为基本谋生手段,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空间称之为"庄户地里",而"庄户生活"则典型地表达概括了以乡村区位、农事谋生、土地耕作、农时节律等为核心特征的乡土日常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课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语文园地六》。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共编排了《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和《麦哨》等四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乡下人家》捕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再现了古代的乡村风光,《麦哨》则描绘了乡村儿童的童年生活。本园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关注和了解农村生活,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感受,以激发他们热爱农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寒冷的冬日,办公室内温暖如春,生气盎然。我一边悠闲地喝一杯清香的茗茶,一边认真批阅着学生的作业,时而昂头挺身做一个深呼吸,活动活动筋骨,品味品味生活,着实令人惬意。"哎,今天大家写什么作文?"马老师冷不丁问了一句,让所有人的万千思绪都暂时静止。众人无语,陷入沉思……"我想写《十六岁,我多了一份》,这个题目相对好写一些。"丁老师首先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正一边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另一边是连汽车都不通的偏僻乡村;一边是丈夫、儿子,另一边是一群农村学生;一边是温暖舒适的家,另一边是只有10个老师、100多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边?王美荣老师选择的是她的乡村、学生、学校。因为她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明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近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青年“打工诗人”郑小琼与周晓枫、戴来、谢有顺等七位青年作家摘得本届文学奖,郑小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很满意目前一边打工一边写诗的生活,时常收到的稿费给她的生活平添了些许亮色。对于评论界称她的诗歌过于阴暗,郑小琼并不认同,她说:“我的生活底色是灰的.我只写眼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一天晚上,我和女儿从朋友家回去,我开车行驶在狭窄的水泥路上(因为是乡村道路,只能一辆车通行)。这时,对面刚好也有一辆车行驶过来,我一边放慢车速一边嘀咕:怎么办呢?正当我犯愁的时候,对面的灯光暗了下来,车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后退,我很是开心地自语:对面的司机真好,主动倒车让路了。于是我又加快了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一、造句训练莫忘思想性 如有的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出"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教学获得"成功"、"自信"的金钥匙,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时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培养小学生写话兴趣,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心理、现实生活、小学教科书的资源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