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教师,又是家长,无论是从教师还是从家长的角度,对于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的规定,我都是赞成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学习的时空是全方位的,学习活动并不会因为学生离开学校而中止;  相似文献   

2.
摘编     
《今日教育》2011,(3):47
家长签字利弊谈家长签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常用的手段,是家校联系的一种方式。专题从家长、孩子、校长的角度呈现出各方对于家长签字的不同解读,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不主张硬性规定家长签字,特别要避免孩子没有让家长签字就体罚孩子的行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孩子年龄小、自律性不强,让家长通过"签字"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及时和老师进行信息沟通,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办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签字"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很有必要。然而,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春建 《班主任》2006,(4):27-28
老师让家长签字有多种情况:(1)评价性签字.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针对孩子的问题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如对考试卷签字就属于这种情况.(2)督促性签字.针对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孩子,提醒家长配合,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如对要求背诵、听写的家庭作业签字.(3)事务性签字.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首先,这一举措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学生单靠课堂45分钟的学习是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必须通过做家庭作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才能牢记并灵活运用。由于孩子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控能力,需要大人来督促。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便是一种促进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家长签字"使我陷入迷茫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这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学习的难点,为了有所突破,我采用了"一案三段"的教学模式及多种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但是,测试下来效果并不见佳,于是按照惯例,我要求学生把试卷带回去让家长签字,希望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学校“家长签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此招甚至成了部分教师的“法宝”,似乎一签字,教育质量就提上去了,孩子就取得大的进步了。笔认为靠“家长签字”来监督孩子学习、来实施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井底观天之见、鼠目寸光之举,而且治标不治本,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和可持续性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8.
学校阶段性练习刚刚结束,就忙坏了孩子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样,都得在孩子练习卷上签个名。其实,这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练习和试卷上签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家长得检查并签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家长得监督并签字;学习阶段性练习,家长得写意见并签名……签名就如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件法宝,牢牢地把孩子套住。学校、老师认为,家长签名了,学生便再也无法偷懒了;家长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高一点。于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家长签名就这样一天一天开展下来。而笔者认为,如此方法有着一些不妥,应慎用。…  相似文献   

9.
我以为要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利少弊多。我是一位任教30多年的语文教师,以往我也曾经请家长在孩子作业、试卷上签字,想借此和家长互通情报,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求得家长配合,促进学生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结果呢,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的作业,试卷让家长签字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曾经请家长在孩子的作业和试卷上签字,想借此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救 是家长配合,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高。但从实际结果看,学生的作业、试卷让家长签字,并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不宜提倡让家长签字○宋继荣时下,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的作业、试卷让家长签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以往也曾经请家长在孩子的作业和试卷上签字,想借此和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求得家长配合,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家长签字作为监督孩子学习的惯用形式,一直被各地推崇有加。然而,一场有关家长签字是否废除的讨论,日前却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展开。经讨论,学校将家长签字由“规定动作”变成了“自选动作”,即家长可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在家校联系册上签上意见,而平时作业将不再延续早已流于形式的家长签字了。实际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涉及到对沿袭多年的家长签字制度的存与废展开讨论,肯定便会展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格局来。假若没有作为权威的裁定者出面“一锤定音”,类似存废之辩,恐很难有“尘埃落定”之时。…  相似文献   

13.
陈永 《教育文汇》2011,(3):23-23
学生家庭作业要不要家长签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双方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作业家长签字,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我家小孩刚上小学时,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干脆不做作业,老师捎信让我到学校去一趟。我看了孩子的作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满肚子气,心里焦急万分。最后和老师协商,孩子的作业先由家长签字,后交老师批改。这办法真灵,从那以后没有发现孩子作业拖拉、马虎的现象。我们家长非常高兴,每次都很乐意地给孩子“签字”。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对家长“签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每次作业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叫家长给他签字,而是变成家长要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更有助于教好学生。但现在最为常见的请家长协教的方式。只是让家长在孩子做好作业后,检查签字。或许教师本意只是想请家长看看孩子写得是不是认真,结果却常常演变成孩子做完作业后,自己不查而让家长代为检查。长此以往,自然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家长之累     
孩子是父母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逻辑。如今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教师,只训孩子,家长…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教育导报》获悉,武汉科技大学学籍管理最近做出新的规定:学生考试不及格课程门数一旦达到规定数目,学校将通知家长,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此举的目的就是与家长形成合力,督促大学生们学习。读罢这则消息,说不出是何滋味。不由想起了10年前孩子上小学时所在学校的做法。这所学校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写错了字,要家长督促抄写50遍,做错了试题,让家长代为再抄写一份,孩子重做;学生的作业先由家长批阅签名,然后再上交老师,如果检查不出问题或未签字,学生及其家长将要一并受到教师的批评等等。我有幸读…  相似文献   

19.
家长之累     
孩子是家长生的,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就要找家长,正像商品有了问题,就得找生产厂家一样———这是一些老师潜在意识中的逻辑。如今有些老师,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而且在牵住家长方面也有一套。根据笔者的了解,大致有三种方法:一谓“签字法”。作业完成情况,由家长检查后签字;考试考差了,试卷由家长阅后签字;学生逃学,由家长每天送至学校签到……。笔者办公室的同仁大多受过为孩子签字之累,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二谓“陪训法”。孩子在学校一犯错,家长往往会被“请”到场,低头含羞陪着孩子受训。客气的老师,只训孩…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签字"作为监督孩子学习的形式,被各地教师所推崇。笔者也参加过家长会,会上老师也曾强调: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一是为了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二是督促父母尽监管孩子的责任。的确,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