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设置了4个板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其他版本的课程标准教材也有类似“梳理探究”的板块设置)。前两个板块是高中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旧版教科书中已有的,后两个板块是新增设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甚至弃之于不顾,此种现象值得注意。“名著导读”是以阅读原著为前提的,这里暂且不论,只讨论“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2.
教育名著导读课是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师范专业中广泛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名著往往浓缩了特定时代的教育精华,探讨了人类教育中最本质,最普遍的问题。因此,阅读教育名著对于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教学工作者都是不可逾越的一门必修课。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开设教育名著导读课,对于即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上好《导读》课关系到高等院校师范专业未来的发展。如何上好导读课?教育名著的选读、解读、阅读、讨论就成为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名著导读”板块设计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的一个创新,它将一部部鸿篇巨制完整地呈现出来,在师生与名著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然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带学生读一读导读,了解一些故事梗概,甚至一些教师对这一板块忽略不计。如何突破导读之法是解决此板块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主要在名著导读的“导”上着力探索。  相似文献   

4.
孔曦 《学子》2014,(7):34
笔者以新课程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小学生阅读心理特征为理论依据,对名著导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课题从名著导读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在对小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探究中,想为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提供借鉴,从而能真正将"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各地每年在语文中考中也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但是,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名著阅读的低迷状况下,为了引导初中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从“课前改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课后落实阅读的任务,加强辐射探究”三个方面探究初中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把"名著导读"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朝着"课程化"方向实施。"名著导读"课应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的,力求做好"导之有效"。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并使其真正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晓园 《现代语文》2007,(12):54-54
《童年》是一本情节并不吸引人的名著,如何用一节课去读,如何让学生发现其作为名著的价值,笔者认为,这对于开名著导读课的老师的确是个高难度的挑战。于是,笔者连续听了胡晓云老师四节《童年》导读课之后,谈谈对外祖父这一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该板块在"编""导""读"上分别存在着名著选篇不全面不合理,教师指导不科学不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名著导读"的教学任务,推动新课改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导"的时机,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计划、阅读方法、课外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高中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在必修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但在当今泛阅读时代,快餐式阅读,大而不当,粗而不精,成为高中生名著阅读的基本特征,难以达成名著阅读的价值实现。本文力求从泛阅读时代如何把握名著阅读的考试价值与审美价值入手,探讨怎样走出泛阅读怪圈,并多角度解读该板块教学要求,期待语文教育工作者树立新课改理念,科学地引导高中生品读名著。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此,必修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内容,精选了十部名著"名著导读"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初中文学名著导读普遍存在为考试而导读、缺乏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导读形式不够灵活、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名著导读课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名著教学的特点来设计与实施,影响了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效果,文学名著的教育教学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我们尝试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和设计名著导读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学习者为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语文教材都增设了"名著导读"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学经典来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享受经典名著的大餐,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就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本教材体系“名著导读”版块进行梳理,归纳出传承和创新部分,以期针对性解决统编本教材名著导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斌山 《学周刊C版》2019,(17):104-104
针对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板块教学存在无序、随意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探索如何精心安排名著阅读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使名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名著阅读导读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打破与名著的隔阂。我通过《三国演义》导读课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读名著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本节课教会了学生多角度解读曹操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7~9年级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凸显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基于新课标背景,为了契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关注名著导读的价值,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编排系统摸排和分析,从选文情况和具体要素两个角度展开总结,通过以趣促读、以探悟情两个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方法,以此提升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新设置的一些课程(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上,对于这一问题,老师们一直争论不休。经过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的研讨,我们推出了一堂梳理探究单元的《优美的汉字》研讨课,用实际行动去参与课改。并为后面的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与深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初中人教版教材推荐的名著,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和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的《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构建别开生面的导读,ZlZ台。那就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名著深入精细地阅读,而且能让学生在多个层面的探究中,吸收名著的营养。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让优雅的文学之花。一朵朵绽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相似文献   

19.
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之后增加的一个新版块,其教学意义深远,上好名著导读课大有必要。但尴尬的是它往往没有受到重视,教学功利性、随意性强。本文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谈谈"名著导读"的教学。名著导读不同于名著本身,它的主要作用在"导",老师如果从导的方法上下工夫,导读方法灵活到位,就会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为学生种下一粒终身阅读的种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A1):3-4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名著阅读中为什么引入微课,以及如何运用微课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助力的两个话题,重点分享了微课在实践操作中四个层次的做法:第一层次名著情节梳理的微课串联学生对情节的归纳;第二层次人物形象理解的微课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三层次小说主题探究的微课激发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第四层次经典片段赏析的微课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