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对联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中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拟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由于对联是一种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这给对联的翻译造成不少的困难。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能帮助译者更好地认识对联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狗年话对联     
钟雯钰 《知识窗》2006,(1):40-40
2006年是我国的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在我国的民间文学对联中,留下了许多嵌“狗”字的对联故事。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中国文学特有的形式,引导中学生欣赏对联、创作对联十分重要。本文从汉字的整齐、汉字的音调高低、词性相对等方面阐述了欣赏和创作对联的要求。同时对如何进行对联教学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重视诵读名句、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品味意蕴和平时练习。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中国文学特有的形式,引导中学生欣赏对联、创作对联十分重要.本文从汉字的整齐、汉字的音调高低、词性相对等方面阐述了欣赏和创作对联的要求.同时对如何进行对联教学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重视诵读名句、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品味意蕴和平时练习.  相似文献   

5.
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倍受国人的钟爱。连中高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对联题,这一种新题型让我们的考生措手不及。许多教师对于对联知识了解甚少,所以对联题也就变成了"黑洞",让学生望而生畏。对此,作者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归纳了对联的一些知识,希望能给师生在做对联题时带来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刘赛  李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122-123
将人工免疫系统运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近些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个领域中,传统的识别器构造算法(反向选择算法)是基于二进制空间的,本文提出了基于真值空间的克隆选择算法,对入侵检测的人工免疲模型进行了有效改进,使得对抗原的识别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昱  陈仪香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20):78-78,80
从Apriori算法可以看出,每次对数据库的扫描时,有些事务已经对频繁项目集的生成不产生作用。减少数据库内与进一步挖掘任务不相关的事务对于算法来说很有必要。本文不同于传统的事务压缩方法,设计了新的基于数据集削减法的Apriori算法。  相似文献   

8.
崔梁萍 《青海科技》1998,5(2):33-36
本文通过对联轧机辊型受力分析及生产实践,证明了轧辊设计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联机手写汉字识别中,识别汉字结构是识别联机手写汉字的一个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从汉字结构的归类,样本的采集和预处理,反向传播算法设计等对联机手写汉字结构进行识别,通过提高联机手写汉字结构的识别,来提高汉字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陈越  周学敏 《情报科学》2002,20(12):1275-1276
本文比较联采统编数据与本馆数据的异同,探讨对联采统编数据的选取利用,并对CNMARC格式著录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名趣联     
朱烁红 《知识窗》2008,(2):27-27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入联者,趣味更佳。  相似文献   

12.
崔侠 《科教文汇》2020,(1):151-152
诗词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起来朗朗上口。诗词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商周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代诗词,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楹联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广义的楹联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因为诗经中有很多对仗的语句,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狭义的楹联从五代后蜀主孟昶开始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到了明清时期,对对联的风俗非常盛行,对对联成为文人士大夫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说,诗词和楹联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之一。因此,小学阶段朗诵诗词楹联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高考指挥棒则直接指导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由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一直为我国传统精粹的对联又重新进入语文高考的考试范围,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再结合以往对联教学的经验,本文将从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周晨 《科教文汇》2010,(14):48-49
几十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而高考指挥棒则直接指导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由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一直为我国传统精粹的对联又重新进入语文高考的考试范围,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针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再结合以往对联教学的经验,本文将从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寿联     
夏建松 《知识窗》2006,(6):34-34,11
清朝,有一位年龄极高的老寿星。那天,他过生日,请了一位秀才帮他写一副寿联,并要求秀才把他当年的岁数写在联中,于是,秀才送给了老寿星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6.
数字趣联     
相传明朝嘉靖年问,江西吉水有个状元叫罗洪先,他自诩有八斗之才。有一次与友人乘船游览长江,在船将到九江时,船夫竟然要与罗状元对对联。罗洪先自以为是联中高手,不屑与船夫交谈,待船夫对联一出口,众人皆面面相觑,联曰:“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个水手,扯起七八页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一连10个数字,使众文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学富五车的状元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7.
李津津  黄光文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23-224,257
因为其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音韵、对仗等修辞技巧,对联的英译难度很大。本文以"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英译的三个版本的得失为例,探讨了运用许渊冲的英译三化(浅化、深化、等化)理论,再现对联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荐系统与算法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强大的分类工具,由其衍生出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能很好地解决非线性回归问题。文中以电影推荐为例,引入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来分析项目的内容,构建用户模型,进而给出推荐。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推荐算法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推荐精度,并显著缩短了推荐所需时间;在大样本量情况下也能同样高效。  相似文献   

1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这是一副劝谏人们用心学习的对联。但是,其中的内涵,却远远超出了学习的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差不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用到。  相似文献   

20.
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黄山,以松奇、石怪、云多而名闻天下。明朝有位文人曾写了一副对联赞誉黄山: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 真正绝妙,到此方知。”这对联抒发了人们对黄山的无限景仰、酷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