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咏梅的诗词,其中李清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赋予梅以更深广的思想内涵,她把梅的生命历程与自己的身世际遇、人生道路加以对照,写梅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关照梅同时也是在关照自我.李清照咏梅,不单单是赞扬它的品格,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抒自己的情怀,这就赋予了梅独特的思想内涵,而这正是她的独到之处.在艺术手法上,李清照给予梅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突出了其生命美.在词人笔下,梅的每一种情态都融注了自己浓烈的情感,词人赋予了梅以人一般的生命和灵性,使它也会有人一样的情感.李清照咏梅词确实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也正因为此,才使其咏梅词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中几乎都有花的出现。而在众多花中她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诗人凭借梅花来寄寓多种意蕴: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志向;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高涵博 《文教资料》2008,(16):11-12
在李清照词中,梅花意象占有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离愁相思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梅花意象真实地记栽着作者丰富复杂的生命情感历程.本文从词人创作的内心境遇和感受来分,拟将其有关梅花意象的词作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梅花意象来触摸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并进一步思考"女词人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之由",结合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的繁荣之由和梅品与词人人品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梅花之品性正如清照之人格情操.词人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的高洁.由此领略李清照的人格魅力,感受词人格高韵远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仿,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代杰出女词人吕碧城,一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心灵状态,其心态的转变导源于人生历程的几次变更:少年丧父,受族人欺凌;青年时创办学校,担任要职;之后,漂洋过海,旅居国外十多年;晚年又入佛门.以呈阶段性差异的心态而抒写的词,词风必然会发生多重演变.作为词人,她被认为是清词的殿军,事实上,她也是千年词史的殿军.吕碧城词风的转变,客观上说明千年词的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7.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8.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9.
驿②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④任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导读]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此咏梅词托物言志,梅是作者品格和志向的化身。梅在寂寞中还要经受凄风苦雨的摧残,虽不愿争春,却受到嫉恨。但梅并不畏惧,而是一任群芳的妒忌。即使化为泥土,仍然散发芳香。因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词看作是品行高洁的爱国者的内心独白。词的上阕写梅的处境。作者所歌咏的梅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驿外断桥边”就是她生长的地方。“驿”是驿站,驿站本来就远离城市,而这…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作中,咏梅占了很大比重.这类咏梅词的突出特色是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词人并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高洁的人格趋向.创作手法上,重神轻形,风格多样,语言清丽,善于熔铸众家优长.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她在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善于用白描的手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词人的多愁善感。而她在词的创作中,还创造出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论框架,强调词"别是一家"。词人在塑造形象,开创意境,运用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色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情真意切,含蓄而丰富,细腻而委婉,清新而自然,被不少评论家推为婉约词牌的正宗。  相似文献   

12.
近代作家吕碧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个性鲜明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词人.钱仲联誉之为"近代女词人第一".她的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些词不仅艺术性高,而且在题材的开拓和词境的创造上,都具有新的突破.也因此,她在近代词坛、女性词史乃至千年词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吕碧城的海外词,更以其雄奇瑰丽的特色和独具韵味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3.
晚清闽中词社接二连三,有梅崖词社、聚红榭词社、瓠社,词社成员相互唱酬,共同推进闽中词风的演变。梅崖词社的出现,促使闽中词坛风气由柔靡纤弱转向悲壮苍凉;聚红榭词社上承苏辛,故闽中词坛风气随之一变而慷慨激昂;瓠社成员却明哲保身,因浅吟低唱而词风柔弱。晚清闽中词社在词坛风气的转变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亦反映了闽中词人对时代现实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女性作为弱势始终处于被封建社会封闭、压抑的生存状态中,女性词人便是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下发出了属于她们自己的声音.贺双卿,是历代女性词人中最特别的一位.作为一个普通农妇词人,关于她的信息并不多,最早记载于史震林所作《西青散记》中.虽然对是否确有其人学界多有争论,但双卿之才不可被忽视.与历来女性词多写相思怀人、伤春悲秋,双卿大量描写劳作的辛苦、疾病的困扰、田野乡村风光,以及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孤独.她的词作不多,却拓宽了女性词作的题材和内容.虽然生活悲凄困苦,但词作文采飞扬.她的词是直觉的、本能的感受,她直抒胸臆,以粉作墨,以叶当纸.她的词是完全的纤柔的女性之美,是纯乎纯的女性词.满纸辛酸泪,却不怨天尤人.其词用情之真,感人之切.被胡适誉为“清朝第一女词人”.  相似文献   

15.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创作璀璨夺目,诗、词、散文造诣都很高,尤其是她的词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被推崇为婉约派的正宗,而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仅从她的词中拈出“愁”加以剖析,力求从李清照情感世界的变化中,曲折的认识北宋、南宋王朝的历史更替,从一个女性对那个时代的叛逆与呼告声中,把握作品的现实意义,对李清照的魅力人生做一次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清初"贰臣"词人多能词.通览"贰臣"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虽然出仕新朝,内心却悼念明朝,他们多选择隐含故国之思内涵的意象来表达故国之思."贰臣"词人由于在新朝并没被真正接纳,所以常有人生如过客的感慨.这种尴尬的处境,使他们悔恨自己的行为选择."贰臣"词人还多有隐逸之想.他们多通过对陶渊明和菊花的吟咏,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贰臣"的心态是丰富而细腻的.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被人公认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并透渗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造就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的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宋代的其他婉约派词人恐难媲美。作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对梅花特别钟爱,写了不少咏梅词。这些咏梅词都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技巧,借梅花意象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今天,细细品味这些咏梅词,定然会给我们深刻的审美感受和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19.
于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与其他男性词人相比是别树一帜。她的词有着独到的抒情特色及语言特色,她宽松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她独特的个性,为她取得高超成就提供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