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一  相似文献   

2.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涵盖发酵工程、制糖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和皮革化学与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以“发酵工程”为主体参加“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获得全国排名并列第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技术体系学关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三个层次结构的思想,以2003-2013年Web of Science中工程科学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方法,对当代工程科学内部结构及其外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工程学科内部与外部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关系,获得规律性的全新认识,为工程科学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在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影响力”(NCI)方法对“985工程”高校的自然科学、生命及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三大学科领域进行评价,发现各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总体水平不高。基于NCI的学科评价结果不仅能衡量学校之间的相对差距,还能衡量相应学科与世界一流学科的差距,同时具有诊断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包括18个子类,各类中期刊与Web of Science其他类别存在较多交叉现象。本文提出学科交叉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计算出学科间的相关性,对学科间的交叉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揭示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规律。研究发现:(1)学科交叉已是学科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2)工程学科内部子类之间虽然存在交叉,但交叉性不明显,仅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数量达到5个以上;(3)工程学科与能源燃料、电信、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交叉性;(4)与工程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群主要有7个,分别为环境科学、细胞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数学应用和公众健康学科群。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弱势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及其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在介绍纺织史基础上,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和服装艺术设计学院2004—2014年博士开题查新中纺织史研究为案例,分析了纺织史研究现状、年代分布、涉及内容特征,针对其研究需求和资源现状,探讨了纺织史资源保障体系及其服务体系构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的背景下,从微观角度,全面论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科馆员的概念、任职条件、岗位职责与管理考核措施等。期望能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工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琳  郭祀远 《科学中国人》2006,(12):118-119
半个世纪的建设历程 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二级学科点创建于1952年.当时为华南工学院化工系糖品物工学专业,是学习苏联的学科体系设置的。该专业成立以来.一直站在教育革命的最前线,积极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倡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的科学研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糖工程学科于1960年开始培养研究生和接收国外访问学者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1年在所属的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学科建设与改造.该学科点已发展成为总体水平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学科:配备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无完成了大量国家各级的科研项目;建立了多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研究平台取得了一批获奖和专利的创新成果;对我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由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现代测量技术及其它基础科学出色的成果.为结构工程学科的全面更新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整个结构工程学科从学科的基本构成到研究内涵,均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丽华 《科教文汇》2013,(23):47-48
本文分析了纺织材料课程作为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情报学“独立”的学科地位问题,主要是同它的学术声誉相关的两个问题,即以“学科”标准与“科学”标准衡量情报学问题。从“学科”标准来看: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依然是现代情报学的缺陷;从“科学”标准来看:情报学的真正“科学”之路依然漫长。情报学由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导致情报学成为“别的学科的领地”,它的“独立”的学科地位反而成为问题。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情报学才是大有可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作者对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认识:“左”的路线影响了我国管理科学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状况不可能接纳和推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我国管理科学是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发展的;今后,应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推动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继续加强对管理科学的资助。  相似文献   

14.
自有科学以来,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科学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温床。实际上,一系列重大的科学理论、研究项目和工程技术都是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学科交叉的系统。学科交叉已经形成了大量“成熟”的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态学等,并且还将陆续形成重要的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尤其在现代“大科学”发展趋势下,几乎已找不到没有学科交叉的“纯”科学问题。然而,在另一方面,传统学科的“保护”或“壁垒”主义又在有意或无意地强调“纯”学科,排斥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介入,从而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Web2.0形势下图书馆信息用户需求特点,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科为例,提出学科化服务新模式:用户参与构建学科资源,实现学科资源的优化;定期编写《学科参考》,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建立社会网络资源,提供与专家学者互动平台;整合学科资源,实现专业的一站式检索;嵌入学科组科研活动,实现互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关注“双碳”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中职业学者这一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以及作为减碳、降碳、固碳重要科技和工程基础的理工类学科的“双碳”研究发展状况,为学科发展和科技政策制定提供相关依据。从科学生产率视角出发,引入“职业学者”概念,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11个与“双碳”相关的理工学科,基于期刊学科映射表选择学科重要期刊,通过采取关键词统计、专家经验、分类算法等确定相关论文,并根据发文量特征确定作者中的职业学者,形成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数据,然后从人员投入、论文产出、知识创新效率3个方面设计指标,分析、对比职业学者群体在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特征,找出“双碳”科研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显示:我国理工类“双碳”科技人才、论文产出在总体上增长较快。职业学者方面,其“双碳”论文产出处于明显的支配地位,是学科新知识的主要贡献者,但其创造新知识的速度与普通作者相比要差一些;其科学生产率也远超过普通学者,且其科学生产率变化一般要显著优于全部作者,只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个例外。但同时存在理科发展受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等4个工科学科知识创新效率下降较快的问题,特别是化学、...  相似文献   

17.
资源科学学科的建立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百明 《资源科学》1998,20(1):13-15
为了形成和发展资源科学,应使其在学科体系中得到认可,本文从必要性、难点与有利条件、具体建议等3方面阐述了设立“资源科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冶金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科技研发与知识框架结构等内容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技术变革与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而“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倒逼冶金工程学科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学科发展脉络,在此背景下冶金工程学科的发展既充满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科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科学的学科结构”及“科学劳动的社会结构”研究的主要特点。结合科学资源分配的学科布局问题,提出“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科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初步分析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科结构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三大影响因素;同时论述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学科结构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推动人类文明和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新学科的涌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提出一门新学科绝非易事。在世界科学史上,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只有三十余门。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由于创立“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学”,使他成为中国科学史上创立三门新学科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