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崔护题诗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人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选自《本事诗·情感第一》)  相似文献   

2.
东坡画扇     
先生①职临钱塘②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③家以制扇为业.……而又自今春已来……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  相似文献   

3.
久之,伏日②,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③,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④,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冯立,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略涉书记,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托以心膂。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  相似文献   

5.
草书张丞相好草圣而不工,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绝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我忘之?』(宋·邢居实《拊掌录》)  相似文献   

6.
许衡嗜学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三更师。稍长,  相似文献   

7.
陈胜富贵忘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叫《陈涉世家》,该文选自《史记》。其中有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陈胜在打工时和工友的对话。后来,胸怀大志的陈  相似文献   

8.
艾子教孙     
正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①不学,每加榎楚②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⑤。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相似文献   

9.
弓矢相济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①,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②弓,何以往③矢?非矢,·何以·④中的?"令合⑤弓矢,而教之·射。(选自先秦·胡非《胡非子》)【注释】①善:很好。②非:没有。③往:射出。④以:凭,凭借。⑤合:合并;合起来。【文化常识】释"令"。"令合弓矢"句中的"令",意为  相似文献   

10.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11.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 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 旌目三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 !汝 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两手据地而叶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吕氏春秋·介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将有适也,而饿于道。 2、翻译下列句子。 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 3、你认为文中的爰旌目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屠牛吐辞婚  相似文献   

12.
岐路亡羊     
《小学时代》2015,(Z2):66-67
古文回放机: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③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④,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4 4 4。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曰:"蛮夷4 4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1)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4 4 4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  相似文献   

14.
一、"六书"的含义及其实质 "六书"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只有"六书"这样一个笼统的名称却无具体称谓,关于"六书"的具体称谓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解释"六书"的有三家: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相似文献   

15.
《论语·泰伯》中有一句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认为该句有三种标点法: 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相似文献   

16.
杞人忧天     
正杞国1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2,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3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亡)处无(亡)块。若躇步跐蹈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5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相似文献   

17.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排列次序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虽提出了六书之名,却没有六书的具体内容。西汉末年,刘歆在《七略》中对六书做了详细地叙述,后来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相似文献   

18.
丁氏穿井     
<正>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圆融的溯源与发展《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毛泽东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  相似文献   

20.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年版)有冯驩客孟尝君一段文字:初,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