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曾经被公认为是个拙劣的学生。13岁时,他被送到哈罗公学求学,由于拉丁文差,入学的拉丁文考场上,他的头脑白茫茫了两个小时。校长给他当大官的父亲面子,才录取了他。他后来回忆那次入学考试时曾说:“……冷酷的考试内容,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主考偏重的拉丁文和数学,我几乎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佚名 《人生十六七》2011,(01Z):19-19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博士、著名数学教授,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任教,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父亲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对他影响很大。父亲十分爱恋妻子,并不因为自己是留洋博士而嫌弃糟糠之妻。他曾说,“夫妇应始终如一,胡适之从来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我很敬佩他。”  相似文献   

3.
父亲     
我的父亲刘桐九,是个普通的退休商业职工。他活了76岁,毫无功业可言,可算微不足道。他对自己一生清清白白做人,老实认真工作,晚年四世同堂,很是知足。但是,我却为他这一辈子过得战战兢兢,感到难过。他14岁进城学徒,怕老板,怕被打骂;出师当伙计,怕东家,怕失业;解放后他当了商业职工,又怕领导,怕出身好的同事,怕挨整。最使我想起来痛心的是,他还怕我这个儿子。从遗传上看,我的外貌和声音,酷似我的父亲;但是我的智力得自母亲,狂纵的性格更像我那文盲的曾祖父和半文盲的祖父。我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极小。童年时代,父亲每年只有歇伏和春节回家两趟,…  相似文献   

4.
老胡是我爸     
他停在路上没法转身,后来,费力地伸过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那手粗糙得很,满是老茧;那手温暖得很,像是父亲的手。讨厌他的粗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后,他娶了我妈。相亲之前,妈妈曾经问过我,是否介意她再给我找个爸爸。我没有办法不介意,但是,父亲去世后我们一直寄居在外婆的房子里,舅  相似文献   

5.
想想我还要在这个鬼地方呆三个月,我对父亲恨得咬牙切齿,我在心里默默地诅咒,诅咒他是吸血魔,是虐待狂,我甚至想去法院告他。  相似文献   

6.
卖书的父亲     
我的父亲,他只不过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的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和其它千百万个父亲一样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父亲。从小到大,父亲对我们兄妹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从来没有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然而,在我的心目中“父亲”这个神圣的字眼却似荷花般洁白,似金子般灼灼闪烁。因为在我的脑海中很久以前就珍藏了一幅图画,虽然他只是父亲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值它却毫不掩饰地完全展示了父亲对家的热爱,对我们兄妹的父爱与希望……那是许多  相似文献   

7.
父爱无言     
从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默的,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更难得一见他的笑容,但他睡觉时呼噜却打得震天响。别看父亲不识得几个字,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却管得相当严。姐姐们中途辍学后,他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像我这样大已经跟大人下田干活了,可父亲却从不让我去,他不仅是怜惜我单薄的身板,更主要的是想让我抓紧时间学习。有一次我谎称学校补课玩到天黑才回家,一进门父亲一巴掌把我扇倒在地上。原来天黑了他去学校接我,才知道我撒了谎。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对学习有所松懈。不是怕父亲的巴掌,而是怕他打我一巴掌后失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8.
父爱     
父亲又说他老了,以前还能背得动我,现在已经不行了;我依然没有说话,对于父亲,我总是习惯性沉默,不是不想说,而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很是不好,稍有点不顺心,他就会责骂我,甚至打我,所以我一直与父亲都是若即若离,就算心中有话想对他说,也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把话藏在心底。为此,母亲总是说我不了解他。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父亲是一个货车司机。为了多赚钱,他总是跑长途送货,出门十天半个月是常事。为了赶时间和保证货物安全,父亲吃饭、睡觉都在货车里。我的童年生活里,常常只有母亲的身影。但母亲也得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偶有照顾不过来的时候,我便越发想念父亲。父亲每次出发前,我都要扯着他的衣角哭闹许久。后来有一次,看我哭得太过伤心,父亲咬咬牙,把我带上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曾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识吗?     
<正>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的头顶就是没有头发的,只有几根稀稀拉拉地围在旁边。母亲说,那是倔的,好好个脑袋,倔成个秃头。小时候听到这句话,我是要笑上好半天的。父亲坐在一旁,满脸愠怒。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他从不体罚学生,但他会体罚我。字写不好,罚;成绩不好,罚;背不出古诗,罚。那时我们住在教师小区的一楼,"高志新他爸打他了"是全院最精彩的节目。一次,他让我背《行路难》,12句诗,被我背得  相似文献   

12.
父爱无声     
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半个月有余了,在这段日子里,我懂得了许多……我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人所给予的生活圈!在我的眼中,世界狭隘得如同他们给我的生存空间一样,平淡得让我不愿去顾及自己的将来。直到我走出学校的那一刻,我仍自负地认为,我所要面对的生活,平淡却安逸。父亲对于我的辍学很遗憾,他对我很失望。我经常可以看到他忧郁的脸,无数的失落散落在他的眼眸里。我坚决地告诉父亲,我是个不甘于平淡的人,即使不靠读书,我也会有自己的未来!父亲望着我没有说话,只是眼神中多了一丝迷茫。父亲的人生路是艰辛的,他跟我不一样,他辍学的时候整整伤心…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教诲     
张先成 《师道》2006,(9):54-54
教完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我便布置学生回忆与父亲的生活往事,然后写成一篇作文。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沉思静想,沙沙写作,进入状态之后,我不由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与父亲不相见也两年有余了,最使我难忘的不是他的背影,而是他对我的教诲。我的父亲是个教师,却也是地道的农民。他教过的学生很多,也许有很多人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人生,这样身份的父亲令我敬重。然而,我所认识的父亲,却更是个走下三尺讲台的农民。教书之余,父亲还得包揽所有的农活。锄地耕田、插秧种豆、除草施肥、剪枝嫁接,父亲样样都在行。不仅如此,就连那些技术含量较…  相似文献   

14.
父爱无言     
从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默的,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更难得一见他的笑容,但他睡觉时呼噜却打得震天响。别看父亲不识得几个字,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却管得相当严。姐姐们中途辍学后,他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像我这样大已经跟大人下田干活  相似文献   

15.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养尊处优,双手细腻、光滑;有的人长期劳作,双手变得干燥、粗糙。我父亲的手不仅粗糙,而且伤痕累累。可是父亲的手又是那样的温暖,匆匆一握,那慈爱的温度至今还包裹着我的小手,深入骨髓。父亲是个爱干净的人,记忆中他总是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他那双手也很暖和,我总爱握着它或者被它握着,父亲温暖的手软软的,像棉花。  相似文献   

17.
向明康 《湖南教育》2006,(10):27-28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却上过多年私塾。他常对我谈起私塾老先生怎样严格要求他背诵《三字经》、《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的旧事。幼时的我,觉得父亲满腹经纶,学问高深。在父亲的辅导下,我小学时就开始学习作对联,背得一些古文名篇、诗文句子。  相似文献   

18.
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七十多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脚蹭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八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做父亲的威严。  相似文献   

20.
<正>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父亲却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父子之间常为此事发生冲突。一天,父亲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质问巴尔扎克:"我让你学习法律,你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爸爸,您知道,我对法律是毫无兴趣的。"巴尔扎克非常恳切地对父亲说。"毫无兴趣!"父亲暴怒得快要跳起来,"你有兴趣的是什么?是文学!搞文学谈何容易,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