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媒体而言,经济利益与客观公正报道,哪一个更重要?当必须在三者之间选择其一时,向何方倾斜?问题的提出似乎很简单,但要做出回答并在实践中执行,确实是很复杂的事情。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静静地想想,我们是在继续完成生命的每一个段落之后而完成了生命的整个篇章;我们是在完成着每一个段落的使命中完成着自己;我们是在尽力地为每一个段写就一段辉煌而去追求生命丰盈的极至.因此,我们不能拖延,不能像有的文章那样将最精彩处放在文章的结尾,去刻意显示最终的分量.立足在哪一个段落,就该竭尽所能把立足的段落写得精彩………”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产品主要卖给学生族群和初级白领,当接到上海妈咪大宝达公司的委托时,客户反复给我们强调一个事实,并提出要在这片市场做大的期望。那么,时下的小年青到底关心什么?和V多脆薯片的链接在哪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一词对中国人来讲真是太熟悉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这个称谓应该与哪一个英文词相对应,是England,Briain,Great Briain?还是United Kingdom?当这些英文词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译者通常是大而化之,均译为"英国".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向我们走来.我们时时都在与新潮流、新时尚、新观念碰撞、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逼迫我们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重塑自我. `伊妹儿'来了--点击采访准备好了吗? `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来了,挡也挡不住!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十分勤奋的老记者,带过一拨拨从高校来的实习生.这年暑假,他与北京来的一位实习生,就点击采访和实地采访哪一种更好展开讨论.老记者说,记者以身当笔,讲的就是一个实地采访;学生说,记者以效率为生命,讲的就是一个传播时效.谁也说服不了谁.刚好,总编辑布置一个任务,要他们去采访一位科技界的新闻人物,3天后见报.师徒…  相似文献   

6.
当生命只剩最后几分钟时,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愿意以哪种方式结束生命?所有人都不愿去想死亡,不过在某些时候,想想这些问题是有好处的,至少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医疗政策和研究目标.当我们在与死亡抗争时,科学能为我们提供多少帮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客户想知道各种媒体的价值是怎么样的?到底哪一个媒体是最好的?文基传媒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托付的资金,媒体的广告价值评估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公司一  相似文献   

8.
如果人的一生中,美丽只能绽放一次,你会选择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以怎样的方式? 20岁的李华蕊选择了角逐与展示,和与她同样自信美丽的女孩一起,通过“选美”比赛,这使得美得以扩延,也许还更绚烂,但可能失落也将是加倍的  相似文献   

9.
另一个空间     
徐斌 《新闻实践》2008,(1):F0003-F0003
歌德有句名诗: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但是,如果当生命是灰色的,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人的生命是灰色的,他们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一个灰色的空间,与我们的五彩世界完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口号。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似乎意味着可以从心所欲地从事新闻实践。有哪一个新闻工作者能泰然面对想写而不能写、想说而不能说的窘况呢? 在一般新闻受众看来,“新闻自由”似乎又保证了自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又有哪一个受众会欣然接受经过着意筛选过滤、只体现特定倾向性的一面之辞呢? “新闻自由”的反面似乎是新闻管制、新闻封锁、新闻检查之类丑恶的东西。又有哪一个政府或统治集团愿意担一个“箝制舆论”的恶名呢?  相似文献   

11.
“为人作嫁”不得偷人“衣料”编辑这一行被人称之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说法,虽然消极了一点儿,可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行的工作特点。难道不是么?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书籍中,哪一本、哪一册,不曾留下编辑的劳作?在众多的古今著名作家中,哪一个、哪一位,不曾得到过编辑的帮助?可是,人们、包括后世的人们,他们记住了曾经对自己的成长起过作用的书名,记住了曾经在自己心目中产生过影响的作者,可有谁能知道这些书的编辑姓甚名谁?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出版事业中,在我们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2.
我从何处来 ?并且我置身其中又赖以生存的世界从何处来 ?我往何处去 ?并且围绕在我周围变幻万千的事物又往何处去 ?死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死亡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 ?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们从为生计的奔忙中忽然间闪现出来生死之念 ,真正审视生命的不归路时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放纵它 ?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游戏它 ?还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地磨砺它 ?对此 ,青年理论工作者王文科先生新近出版的《直面人的最后时刻》一书对此作了深刻地解答。古往今来 ,人如天地间之过客 ,在世间舞台匆匆…  相似文献   

13.
6月24日晚上,在看央视5频道《豪门盛宴》时,见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一向以稳重大方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张斌问候在座的现场观众时,观众席上却“刷”地举起了两块字迹歪歪扭扭的牌子,一块写着“张斌,辛苦了”,一块写着“张斌,我们爱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家人讨论开了。妻子说:“这可不是明星演唱会呀,是不是搞错了?”儿子说:“节目办得好,当然有人喜欢呀!”节目好在哪?大家说了很多。我是一个激情不足、理性有余的准球迷,我也欣赏《豪门盛宴》,欣赏张斌。张斌主  相似文献   

14.
张震方 《新闻与写作》2002,(8):32-33,34
小记者朋友们,当你第一次来到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院内的少年新闻学院,面对一幢幢大楼,你会感到很茫然,少年新闻学院是哪一幢楼呀?在哪一层呀?你只有去问别人才能知道。新闻采访也是如此,离不开一个“问”字,你想得到大量的新闻素材,就要去问。有人说,“记者”是“问者”,  相似文献   

15.
时光可以改变一切,却不会使人忘却。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6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日本侵华战争时,内心仍然百感交集。国家处于存亡之际,又有哪一个中国人可以置身事外?作为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反应最为敏感最为迅捷的一群,“报人”在面对同一道难题时,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演出了一幕幕或可歌可泣、名垂青史,或可悲可叹、遗臭万年的历史话剧。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当我们再一次习惯性地将目光转向那些投身救亡运动的勇士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看看一些悲剧性人物戏剧人生的开场和落幕。  相似文献   

16.
三岁的弟弟在吹肥皂泡,吹得满天都是。忽然,他放下手中的瓶子,挥动着胖胖的小手,对着泡泡喊:“再见。再见。”对着泡泡说再见?也许只有纯真无邪的孩子才会把微小的泡泡作为告别的对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孩子做得要比我们聪明得多。我们总是享受着泡泡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却忽视了泡泡的努力。当泡泡的生命开始时,便努力地腾空,努力地显示出美丽的颜色,接踵而来的便是无声无息的消逝。为了我们的快乐,泡泡奉献出了它的一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无私奉献的“泡泡”,我们同样忽视了他们,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他们一丝关怀,一丝温暖吗?…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社会,机会似乎随处可遇。在极其偶然中,一个最普通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暴富,一个穷途末路之人,可以转眼之间鱼跃龙门;这其间,似乎并不需要“刻苦磨励”、“默默耕耘”来铺垫。 可是,当我们把一个生活平凡、相貌普通的造船工程师,同一项震动当今有关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成果划上等号,当我们得知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林国思同志潜心研究并破译“红崖天书”的故事后,我们能说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例吗?这是一个靠幸运完成的奇迹吗? 这难道不是一曲用无数个白天和无数个夜晚的苦心煎熬而奏响的生命乐章吗?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地方台自办节目该走哪条路线?是千篇一律、随波逐流,还是独具特色、另辟蹊径?这是目前摆在我们媒体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千篇一律地办节目,其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导致听众不断流失,发展举步维艰;而自办节目与地方城市特色相结合,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走特色化道路,就一定会  相似文献   

19.
“应该历史地看待文强”——当文强7月7日被执行死刑后,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如是说。回顾文强这一生,我们看到了一个腐败官员的生命之弧。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读报     
写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通讯员如果连报纸都不会读,哪还能拿笔杆子写报道吗?”其实会不会读报,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把会不会读报作为当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曾向他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事实上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读报但不一定会写报道。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重要的是“会”。在读报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维系着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