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由中药丹参经提取精制的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制备而成.经大量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及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是一个安全、高效、质量稳定、可控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2005年5月2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新药注册申请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相关技术获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的授权,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中药新药.本文主要介绍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背景、意义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ST段回落及出血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急诊PCI后的STE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7天,观察术后24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7天内出血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ST段回落幅度及ST段回落发生率(P0.05),且并未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症状,且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以及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以丹参药材为原料,以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为有效成分,采用现代工艺提取、分离、提纯的新一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淤血阻络证。本文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加以综述,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4.
李学英 《科教文汇》2009,(24):269-270
天然多糖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具有调节药物释放行为、稳定药物活性成分、提高生物利用率和促进药物靶向定位等优点。本文简单介绍了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及海藻酸盐和魔芋葡甘聚糖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6,(19):10-10
东洋大学开发出了可检测多酚以及儿茶素等抗氧化物质的传感器芯片,并在2006年9月13日~9月15日东京国际会议中心(Tokyo Intemational Forum)举办的“日本创新2006(innovation japan2006)大学展销会”上进行了展示。该芯片主要用于测定食品的抗氧化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茶由古代的药发展为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绿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色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其中以茶多酚含量最高,约占茶干物质的18~36%。绿茶具有解毒、抑菌、抗病毒功效,长期坚持饮茶,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绿茶被人们广泛地用于抗病毒,防“非典”,其有效成分就是茶多酚。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5):5-5
近期,河南省方城县丹参研究所所长曹金斌和杨青华、毕跃峰共同获得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这项名为“无公害仿野生丹参中药材生产方法”是该省在中药材仿野生种植领域获得的第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仿野生丹参的有效成分,比野生丹参还要高出将近1倍。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一年的医药费需要7000亿美元以上;全球60亿人口的医药费无疑更是一个天数字。21世纪的药物很多是基因药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1世纪基因药物“钱”途辉煌。难怪“信息巨人”——  相似文献   

9.
国产乙肝治疗药物百赛诺(即双环醇片)于2001年底推出,号称“国家一类新药”,获得15个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委“1035”工程创新药物产业重大项目,列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的重大成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1996年即开始临床研究。其说明书中的有效率数据为:  相似文献   

10.
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用品种8804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致死温度、葡萄酒的pH值、游离SO2、总SO2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和SO2的加入,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由9.67U下降到3.67U,致死温度由78℃下降到64.5℃,样品的pH值变化不大,游离SO2为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pH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生物导弹”由来说奇云生物导弹何处觅?早在本世纪初,药物化学家就设想研制一种“生物导弹”药物。这种药物就象军事上所用的导弹那样,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双重功能。这一设想,在当时多少带有点幻想色彩。尽管人们对此作了不懈努力,但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没...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在中国深圳诞生了!它就是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赛百诺”)研制成功的“今又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实证评估“三权”下放的改革效果。选择参与“三权”下放试点改革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药物所”)作为实验组,选取中国科学院在国内东部地区的54家科研院所合成对照组,利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09—201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研究“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对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权”下放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提高了科研院所专利技术转移绩效,且相较于专利出售数,试点政策对专利出售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2)在试点政策实施期间,“三权”下放改革使上海药物所比对应合成控制院所的专利出售数增加近20项、增幅达67%,专利出售收入增加近8 000万元、增幅达93%。根据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三权”下放改革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探索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改革,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建立重质量重转化的激励机制;明确界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公私界限,建立专业化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办公室等。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是活血化瘀类经典药物,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临床应用表明,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功能广泛,作用明显,已得到了医学界、药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对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在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5.
据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6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达菲”在动物实验中撮示出抑制H5N1型禽流感的效力,因此“达菲”被认为能在特效药或疫苗问世前作为应急药物。由于担心禽流感在人群中暴发,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储备“达菲”等抗流感药物,“达菲”的供应已经出现短缺迹象。罗氏公司则以生产工艺既复杂又耗时、药品质量要求高等理由,拒绝放弃专利权。  相似文献   

16.
京科 《今日科苑》2006,(10):25-27
癌症的治疗:通常癌症治疗的方法不外乎服药、放疗、化疗和手术。2004年,科学家除了继续开发新药,还尝试利用其他新生的手段来治疗癌症。2004年,值得一提的抗癌新药有两种,一种是“饿死肿瘤”的药物,另一种是杀癌细胞的“智能导弹”。“饿死肿瘤”的药物名叫“阿瓦斯丁”(Avastin),是一种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药物。它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4,(13):32-32
生病了,也许不必打针,也用不著吃药,只要随口来上几个水果就行。2004年6月15日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研究人员正在为西红柿做著各式各样的“基因手术”。再过2到3年,酸甜可口的番茄就将正式升格为人见人爱的“天然药物”。对于病人而言,吃药将变成一种品尝美味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武大医学院开发出一种抗结核生物制剂,对传统化学药物难以治疗的“难治性结核病”有明显疗效。 目前这种名叫“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的药品已完成临床前实验,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治疗结核病的生物药品。 武大医学院刘君炎教授等人对130多例常规药品无法治疗的“老痨病人”使用这种制剂,其中70%停止了排菌,症状明显改善。 近20年来,“难治性结核病”越来越多,常规化学药物经常失去作用。近年我国结核病疫情出现反复,1999年武汉市民死因顺位中,结核病排名第十,在传染病中位居榜首。 在艾滋病迅速蔓延的今天,结核病变得更可怕——结核病人比常人更易感染艾滋病,艾滋病又多伴发结核病。 专家认为,这种新型抗结核生物制剂的问世,可能为人类征服结核病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铀矿     
人类已经进入了“原子能时代”,这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划时代的高涨。目前原子能的主要源泉,是铀矿。在原子反应堆中作为“燃料”的铀,是从含铀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自然界中的铀不单独存在,一般都和其他元素化合成氧化物(如沥青铀矿)、碳酸盐(如菱铀矿)、磷酸盐(如磷酸铅铀矿)、矽酸盐(如矽酸铀矿)、砷酸盐(如砷酸钙铀矿)、钒酸盐(如钒酸钾铀矿)、钶钽酸盐(如黑颜金矿)等等。目前已经发现的含铀矿物大约有100种左右,但是有经济价值的却不到十种。迭些珍贵的矿物,绝大部分都在  相似文献   

20.
“深圳赛百诺是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突破的特例,”深圳科兴生物副总经理何询说。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与美欧差距扩大的情况下,2004年10月深圳赛百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基因治疗药物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