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河流生态修复的起源,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实战,提出我国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流生态修复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归纳出了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河流开发历史的原则;部分修复河流主要功能的原则;修复目标因地制宜的原则;流域大尺度整体修复的原则;景观修复辅助生态修复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以指导河流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3.
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归纳出了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河流开发历史的原则;部分修复河流主要功能的原则;修复目标因地制宜的原则;流域大尺度整体修复的原则;景观修复辅助生态修复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以指导河流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河道治理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水资源是人类生命之源,河道河流是水之源,在此种情况下加强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分析,满足我国生态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基于河道治理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流管理经常面临污染物来源不明及污染源无法归责的问题,此外如何评价河流生态修复效果也是目前河流管理的一个难点。文章介绍了一种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Biolog技术,并尝试用于河流污染源的分析与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该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来对污染物来源进行分析,也可从微生物群落组成来提供生态修复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追求优越的水土条件,往往傍水而居。对已经发生的洪涝灾害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在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很多河流的防洪涝标准都比较低,遇到不激烈的洪水也会产生洪涝灾害。在所有的洪涝灾害中,使得人民损失最惨重、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河流的洪灾,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重视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生态用水。特别是通过调水改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功能,做了很多工作。但总的来说,在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方面,我国还没有完全有效健全的应对措施。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的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河流的治理方法以及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娇娇  毛明海 《科技通报》2007,23(1):131-136
论述了河流生态恢复应包括的5个主要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创新性地将河流生态需水的保障纳入河流生态恢复体系当中,提出科学地进行河流生态恢复必须重视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并阐述城市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组成及主要计算方法,从而指导河流生态恢复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绿春县勐曼河流域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工程设计、施工期落实环境保护、注重生态运行等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需水的研究对象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绿洲等众多涉水生态系统.由于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深远,生态需水的研究也一直主要集中在河流方面.随着我国河流生态需水研究的不断深入,河流生态需水成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确定和评价河流生态需水,也就成为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和众多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与生态化建设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然河流水系遭到较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和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然后以南京市为例,论述了城市化对天然河流的影响,探讨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化建设途径。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河流、整治河流,维护并增强城市河流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流整治达到双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华坚  李政霖  黄德春 《资源科学》2016,38(2):239-247
随着世界水危机日益加剧,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作开发日显重要。本文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系统视为一个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复合耗散系统,在对系统环境及行为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了该系统的内部子系统结构,指出沟通协调子系统是影响系统运行的最核心部分,水资源载体子系统是系统运行的基础。相关利益主体对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利益诉求差异、合作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信息共享力度不够、政治争端、管理效率递减等问题都会使得系统熵值增加,阻碍合作开发活动的开展,而良好的政治局势、人财物等方面支持、生态修复及补偿机制、国际涉水制度的完善等则会使系统熵值减少,促进合作的有效开展。在根据熵增和熵减影响因素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开发系统熵模型,并对不同总熵值下应采取的措施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流的自然地理规律是河流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保证河流水质、协调人类生态建设与河流的关系,是整个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我们应当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人类与河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的中小河流,孕育着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时,作为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通过调研分析,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因生态意识薄弱、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再加传统的水利工程只注重河道的泄洪、排涝和灌溉等作用,过多地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使自然水体形态渠道化或水池化,水岸混凝土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水质恶化,水生生物锐减,河道生态系统退化。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西南地区中小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法研究,研究成果必将推动西南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实现人水和谐发展和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流岛屿是一种新型的游憩空间,探讨其脆弱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其进行游憩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受损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追求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随着生态学原理不断地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中,城市受损河流的生态恢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河流的生态恢复中所遵循的原则相对较多,本文在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原则的基础上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关于城市受损河流生态恢复中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河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发祥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该流域的生态治理关系到全省生态安全体系的建立。本文概述了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以促进湟水河流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诚然,我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崛起,但仍然无法规避以牺牲环境促增长的现实。现目前,河流污染问题已然构成对生态系统的严重威胁,河流治理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层面,而是上升至生态系统发展、保护高度。河流治理中积极融入生态工程学,并不断推动此项工程的发展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鉴此,主要通过研究欧美发达国家河流治理中生态工程学之发展,进而我国河流治理生态工程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小河流是我国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类不规范的开发建设,导致中小河流的水土流失严重,并且河道断面逐渐减小。加之中小河流本身的天然防洪能力较差,所以在暴雨天气,河道断面会因为於堵而造成洪灾,直接威胁到河道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中小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链系统失衡,水环境污染等现象频发,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加快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步伐,恢复和加强中小河流的功能性,提高防洪能力,为保护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中小河流不仅占河流总数的大部分,且以错综复杂的态势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区域。由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给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综合中小河流分布的现状和特点,水利工作者要能够通过合理选择岸线布置,明确岸线防洪标准;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巩固河道护岸生态;维护河道水域环境,提高民众护水意识等措施,做好新生态形势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为了确保河流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要加强调查管理工作,在有效的技术运用过程,应该重视技术运用的科学性,通过本文的实践研究,基于对河流生态调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希望进一步分析,能够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