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的重要任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耍有整体观、全局观。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让学生有从整体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旨的意识和过程,即使字词句的教学也应该服从于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全文这个整体。  相似文献   

2.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悟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保证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并可以得到深刻体会。学生在整体把握和深刻体会一篇文章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塑造人格魅力。因此本文全面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体会,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构成的因素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支离破碎的分解方式带来的弊端,真正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在具体教学当中提高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实现“全语文”的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树立以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的行为习惯;要激发学生整体把握的自主性;在师生共同参与阅读教学中进行整体把握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5.
缪琴 《语文天地》2010,(7):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就必须设计好主问题。以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的深入。那么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思考与实践。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6.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教材处理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仍然强调课文的整体教学,其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观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的重要任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全局观。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让学生有从整体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旨的意识和过程,即使字词句的教学也应该服从于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全文这个整体。无论是语文阅读展示课,还是家常的阅读课,都多多少少都有字词句教学与整篇课文的教学相脱离的状况。这种状况有两种表现:有时字词句的讲解太过散乱,虽然字词句也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盛 《教育导刊》2009,(7):52-53
阅读教学要提倡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将文章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握文章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能脱离文章整体单纯就句子学句子,就段落学段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为先、题目着眼、理顺思路、感知主旨四个步骤来进行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运用"整体把握"阅读方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学,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整体化,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并运用整体观念来指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课文的整体统摄能力,对课文形式和意味的整体把握能力。用整体把握的直觉方法,对阅读对象作战略性的审视,整体上把握其主旨、意蕴、韵味以及框架结构和风格特色,并按照在宏观指导下的微观体味这一思路来指导阅读。大多数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光认识事物的一般属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  相似文献   

12.
整体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普遍的,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一指在阅读教学中,实行整组备课,把握训练的整体,二指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教学体现整体性的教学原则。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整体。本文就后者(主要以六年制单册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问题。一、从破题入手,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略知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13.
高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由此可见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教师应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即教学中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和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读、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铺垫,也要侧重交际性原则。英语是人们的交流工具,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落在交流上。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理解和…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整体感知的含义,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性原则,还要掌握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些策略方法。当前语文阅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亟盼整体感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学会英语阅读。教师要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知识与阅读能力有机地连接起来,组织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并没有把握好,本文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浅析,以期对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安云 《广西教育》2013,(41):42-42
整体性阅读教学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研读以及整体把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体性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很多,在这里,我着重谈一点,那就是“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重点部分的教学”。 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教学整体理念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直接体现。即要求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那么,怎样才叫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呢?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给足时间,让学生整体地读,达到对内容的整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细细品悟语言文字,领悟词句的巧妙表达,在读中整体把握、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味,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如何准确把握文本,让学生感悟文本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方式要继承;语文学习方式贵在发展;阅读教学需要返朴归真,阅读教学必须全面、整体的把握文章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感染.那种不抓整体感知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片段学习的做法无异于再次肢解课文。教师必须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不能把阅读课上成音乐课、绘画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排斥,接受式学习要吸取传统语文教学中有益经验。语文学习必须保留必要的训练,积累运用要与语文训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语文素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阅读教学。词语是文本的基本组成,词语教学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