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纪恬 《现代语文》2006,(2):26-26,37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据说当年越王勾践曾在上面种过兰花。兰渚山上有一亭,日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著名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以及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在修禊后,宴集于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被誉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2.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坐沐其中,不禁想起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修禊盛会,还有那篇千古名传的佳作——《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在《兰亭》中,王羲之的情感由乐至痛继而又悲。开篇羲之用清新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兰亭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相似文献   

3.
华夏十大名亭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点缀着千千万万座各式各样的亭子。在这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古亭中,有10座堪称华夏十大名亭。1.兰亭。地处浙江绍兴市西南兰渚山麓,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故得名。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书写了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里的“修禊”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为什么安排在“暮春之初”呢? 禊,原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远在周代,每逢三月的第一巳日,人们就到水边去祭祀,并且用香薰的草药沐浴,人们称之为禊,又称祓祭。修,是进行、从事的意思。修禊,后来就成了古代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记载曾皙的志向说:“莫(通“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各种风俗文化的汇集.同样《郑风·溱洧》就是以郑国三月上旬的巳日祭土地神“春社”为背景,为我们描绘了郑地“上巳节”赠花草定情、男女相会、临水祓禊求子的风俗及其背后表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丁鼎 《现代语文》2007,(2):24-24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癸丑年三月三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五十又一岁,会亲友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参加者即时赋诗,当时所赋诗歌缀篇成集称为《兰亭诗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即《兰亭集序》。这次集会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51岁的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在山阴兰亭修禊宴钦,“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相似文献   

8.
会稽南面约二十七里路的地方 ,有一座青峦叠翠、秀峰怀抱的兰渚山。在兰渚山里 ,有着鼎鼎大名的古代胜迹———兰亭。正是在这儿 ,王羲之留下了让后人慨叹不已的《兰亭集序》。一直到今天 ,每年的三月初三 ,还会有一批文人雅士来到兰亭 ,看看四周的“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体味体味“流觞曲水”的逸趣 ,发一发思古之幽情。王羲之的文名一向为书名所掩 ,可是他有一篇《兰亭集序》就足够了 ,这足以让千载之下的后人们谈到他时除了那手潇洒飘逸的书法 ,还能忆起他凝练自然的笔触、疏旷淡宕的胸怀和苍凉悲慨的人生底蕴。他对于自然山水的欢愉、…  相似文献   

9.
踏青史话     
踏青,即春游,源于古代的“修禊”或“春禊”。每年古人在农历三月上旬到水边沐浴,以祛除不祥。《后汉书·礼仪志》中就有“是目上已,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的记载。到了魏晋以后,农历的三月初便固定为“修禊”的日子,并加进了聚饮取乐的成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趁“修禊”之机在山阴兰亭和友人们集会,极尽曲水流觞之乐趣,酒酣耳热之际留下了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南朝时期,这种“修禊”活动扩展到民间。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诸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10.
《兰亭序》、《祭至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如王羲之——“魏晋风骨”孕育一代宗师、颜真卿——忠君与恪守儒家道义、苏轼——奋厉与“野性”的结合体,从而造就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如心旷神怡,信笔由之;悲情四溢,铺毫聚墨;几度沦落,烂漫不羁.  相似文献   

11.
易诗 《高中生》2011,(24):56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  相似文献   

12.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清明之际,在会稽郡山阴县(浙江绍兴)西南的二十七里处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时王羲之与陈郡谢安、太原孙统、孙绰、王蕴、广汉王彬之,高平希昙,释支遁,并其子凝之,微之等十余位文人墨客,相邀春游,聚会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三月三日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戏,用水来消除不祥,谓之“修禊”。诸学士临溪水而流觞痛饮,抒胸中块垒以赋诗唱和,将诗稿聚集一起称《兰亭诗》,推王右军挥笔撰写序言。乘着酒兴,他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字字遒媚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38页“点读练习”二的引文开头一句:(刘)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文后练习4问:“‘军市令颍川祭遵格杀之’一句中,有几个专名?”《教参》的答案是:“颍川:地名;祭遵:人名。”笔者认为,“军市令”也是专名。几部著名的大型工具书,如新《辞海》、新《辞源》以及《汉语大  相似文献   

15.
矗立于四川绵阳西山的西蜀子云亭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的古亭台,因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西蜀子云亭”诗句而名驰天下,历来与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长沙爱晚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此亭始建于隋代,屡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同样表示“最先”这个意义,除了“创始”、“先导”、“先驱”、“先端”外,另外还有不少的词语。例如: 1.滥觞: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开始。如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化》:“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与此相似,“源头”也可以比喻最初的来源和发端。如:“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2.先河:《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 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这里说河为海源,先祭河为重视根本。后称凡事创导于先的为“先河”。如孙中山《祭夏重民文》:“觥觥我身,革命先河。” 3.发轫:轫,止住车轮转动的  相似文献   

17.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2):30-31
主持人龙吟:黄庭坚曾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在文论、诗词之外,苏东坡也见长于书法、绘画。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居"宋四大家"之首。中国古代书法界流传着"天下第一书""天下第二书""天下第三书"的说法。"天下第一书"指的是晋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百花生日,王羲之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下的兰亭召集了四十几个文人学士开"派对",进行一种名为"流水曲觞"  相似文献   

18.
祭、祭祀指的是备办供品献给神佛或祖先。表示崇敬或求取保佑。古代十分重视祭祀,五礼中以祭最为重要。最初,以人作为祭品,称为“人祭”。至周代,改为三牲。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②(燕后)已行,(太后)非勿思也,祭祀必祝之,日:“必勿使反。”(《触龙说赵太后》)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铨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20.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汇编了一本诗集——《兰亭集》,最后由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了一篇序,说明作诗的缘由,描写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说明了成书经过,并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了《兰亭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