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存在与人的发展就是为了寻求人的和谐。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我性的有机整合。讨论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出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自由的实现,追求人的主体性实现。教育因此是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走进人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时代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适应意识和选择能力,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生活境界,追求人的自由与“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前者涉及人的主体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人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问题,它们是相互转化的,推动人的发展。从现实出发,人的发展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学问,它关注教育实践场域中的人及其活动。这一内在逻辑决定了教育史研究将以人为中心进行历史活动的理解与叙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史研究,以马克思承认人的本质是实践而非观念的人为前提,将人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进而关注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彰显教育史学的人学意蕴。活动的人是教育史的主体,教育历史与教育史学的主体间交往共同构成教育史,教育史学实践是主体发现美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生成教育史。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从人的需要出发,系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社会与人》(远志明、薜德震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重要特点。人的需要是该书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初始范畴,并认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在人的需要或人的目的性,人的实践或人的创造性、人的意识或人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该书认为,人的需  相似文献   

9.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探讨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①研究人的发展的道德问题,说明道德与人生、人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发展过程,折射出人的人生历程。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道德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人生历程,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要的发展。道德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精神需要,在人的人生中具有精神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的积极先进的动控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是人的自身发展的理想境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是指人的需要、人的素质、人的关系充分而协调的发展。其中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的全面素质 ,包括许多内容 ,它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 ,科学、技术、文化等素质的综合 ,可称之为人的智技素质 ,它主要表现为人的智慧和技能 ,既包括人所掌握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11.
价值哲学的研究,不能离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问题是马克思价值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理解的人的价值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价值的本性。在此基础上的人的价值表现在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但主要是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人的价值的本质,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宽恕的艺术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受到伤害,有的人可能会因此深陷怨恨的泥淖,而有的人却选择做一个豁达的人,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很显然,懂得宽恕的人会比那些充满怨恨的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真谛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受到伤害,有的人可能会因此深陷怨恨的泥淖,而有的人却选择做一个豁达的人,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很显然,懂得宽恕的人会比那些充满怨恨的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阶段,应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肯定个性、坚持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上,还表现在个性的不同上。个性指包括人的品德、情感、动机、态度、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在内的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的人文静,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勇猛,有的人怯懦;有的人果断而失之鲁莽,有的人谨慎而失之优柔寡断;有的人好文,有的人好理;有的人好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欢和器物打交道;有的人慷慨而失之铺张,有的人节俭而失之吝啬等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并按反映你基本态度的答案记分。…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获得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此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最大的自由 ,并从自由中获得最大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想性、现实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人的最高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从人的本质出发认识人的自由,使人的自由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人的自由的一般内涵,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和追求,是人支配外部客观必然性的能力以及人支配自身并利用外部必然性服务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对人尤其是个人来说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指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依据。实践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能动地改造和变革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放进具体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从特定社会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实践是人本质的最终决定者。  相似文献   

20.
《小说选刊》(2001年第6期)在选载中篇小说《玉米》时,作者毕飞宇曾附了一段声明,题为《我们身上的鬼》。在这个声明中,毕飞宇说:"在我们的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人在人上'。……人不可以在人上,人亦不可以在人下--人理当在人中,……对我们来说。不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作者所谓的"人在人上",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