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  相似文献   

2.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③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绸帘幕。③谙(an):熟悉。④朱户:富贵人家,这里指窗户。⑤彩笺、尺素:指书信。  相似文献   

3.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似文献   

4.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相似文献   

5.
第一境界 :晏殊《蝶恋花》槛 ①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 ②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 ③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 ,山长水阔知何处!①槛 :栏杆。②罗幕 :丝绸帘幕。③谙(仭n) :熟悉。④朱户 :富贵人家 ,这里指窗户。⑤彩笺、尺素 :指书信。第二境界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 ①风细细 ,望极春怨 ,黯黯生天际 ②。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③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④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 ⑤人憔悴。①危楼 :高楼。②“望极”二句 :极目远望 ,天…  相似文献   

6.
蝶 恋 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首词语言柔婉低沉,意境淡雅清幽。词的上阕写一位闺中女子愁容满面,她在思念远在他乡的心上人。“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注情于景,情由景出,描绘的是一幅高洁淡雅的秋菊兰花图。花池里的菊花笼罩在烟雾中,似乎含着愁;洁白的兰花上沾着露珠,像是在哭泣。其实这正是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写照。诗人没有直接描绘主人公凝视花丛,愁容不展,泪光莹莹,而是通过景物描…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常见失误以及失误原因,是诗歌鉴赏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蝶恋花晏珠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说明:“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3个要点:①菊愁兰泣,②燕子双飞,③明月无情。三者缺一不可。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  相似文献   

8.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6,(10):35-36
例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而了解这一点必然涉及对句子的理解。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  相似文献   

10.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被荐入朝,赐进士出身,此后仕途顺达,历事真宗,仁宗两朝,官至仁宗朝宰相。死后谥元献。有词集《珠玉词》,存词一百三十余首。晏殊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为歌酒风月,闲情别绪,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是北宗词坛上的重要词人。这首《蝶恋花》因其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而广为人知,更具代表性。词的开头一句,推出两个颇有…  相似文献   

11.
一、忌只译不议,以释代析例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词的上阕,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相似文献   

12.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  相似文献   

13.
兰海林 《快乐阅读》2011,(11):120-121
诗歌鉴赏大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测定学生实际鉴赏水平,但同时也最容易暴露学生们在鉴赏方面的问题。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四忌。忌一:只译不议,以释代析原题:阅读晏殊的《蝶恋花》,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相似文献   

14.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晏殊伤别怀远的名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词。词之上片借景写情,融情于景,点出离别之苦;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细致描写了女人公独处空房的孤寒生活,表达了悠远缠绵的情思。在写景抒情方面,亦婉亦豪,情致高远。  相似文献   

15.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晏殊伤别怀远的名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词。词之上阕借景写情,融情于景,点出离别之苦;下阕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细致描写了女主人公独处空房的孤寒生活,表达了悠远缠绵的情思。在写景抒情方面,亦婉亦豪,情致高远。  相似文献   

16.
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相似文献   

17.
<正>古典诗词的教学,其切入口或许大同小异,容易出现比较相似的课堂教学设计,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学会在多个维度打开中国古典诗词血脉里的毛细血管,才可能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使师生的解读体悟与诗人的性灵之笔相通。下面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词别是一家"之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例,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古典诗词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2、激励学生探究运用古典诗词名句的技巧。教学方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活动过程: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它以其精练含蓄的语言,深刻隽永的内涵,高超多样的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但是,语言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我们对这些异彩纷呈的古典诗词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进行运用,也就失去了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运用古典诗词,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出示课件: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  相似文献   

19.
泉波断章     
<正>愿与你温暖相拥我愿与你温暖相拥,拥抱你的从容。记得小蘋初见,我是在书本上见到你的名字,苏东坡,苏轼。我喜欢苏轼这个名字,轻轻一念,嘴角都会上扬。可你的一生,并不像轻念这名字一般通顺。颠沛流离,多次被贬谪,你依然挺立,从容面对。"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在这样的季节里,你被贬到黄州,这是你已习惯了的家常便饭。多次的忧谗畏讥,并没有使你满目萧然。你和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说你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你说若宠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的感情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从而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感情、思想和行动,——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完全“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即称之为“移情”(“移情”一词从德文中译出,亦作“移感”)。移情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审美过程中的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人快乐时,会觉得花欢月笑;人悲哀时,则会觉得花泣月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移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诸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待酒不至》)“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等等,这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