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盛宣怀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名的封建官僚和工业家领袖,尽管他的政治思想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但他以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为后唐,一生不遗余力地兴办教育,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等国家的传教士在安徽建立的教会学校,在传播宗教思想、进行思想文化侵略的同时,对安徽传统封建教育的制度、思想、内容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促进和加快了安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收获,是洋务派改革封建旧教育的结果,它用近代科学的声、光、电、化代替了传统的经、史、子、集,采用了班级授课的形式,培养了一批有着近代化学识的人才,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洋务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一出壮观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面对强敌,为了维护封建的清王朝,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一些有关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即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矿业,重视近代教育事业.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使当时的清王朝摆脱因境,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体现了他本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以革命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以革命手段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7.
容闳作为鸦片战争以后第一个到西方接受西学的最早的中国人之一,作为第一个留美毕业生,他的一生是为寻找中国近代化而不断探索的一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贡献表现为提倡并促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探索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嗣绕容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探索的具体表现和贡献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们新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建立,而这又离不开近代化教育。在中国推进近代化是一项伴随着创新的伟大事业。创新需要人才,需要教育。因此,教育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大胆冲破旧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致力于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的新型教育制度。他在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不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他大力提倡女子教育,主张教育平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的建设,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所作的一种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郭田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111-112,F0003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此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主流。虽然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在西太后的绞杀下宣告失败,但是它对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抹杀的。从维新指导思想和教育实践入手,有助于探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近代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轨迹中国教育近代化经历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五四”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通过教改和学西方两个基本途径进行的。(一)清末19世纪中叶,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开眼看世界,提出并努力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西学”思潮的序幕。此后出现了洋务派思潮。洋务派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学习“西技”。首先办起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学堂,随后又办起培养工矿企业、军火工业、新式陆海军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在维新变…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既是云南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解我所急、为我所用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近代高等教育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学成归来后投身于云南的教育近代化事业,一是主持云南省教育行政事务,推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清末云南省的教育行政长官,以留学生居多;二是创办和管理地方学校,完善云南的近代教育体制.除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长官外,还有许多热爱家乡、热心教育的留学生,自己筹资或出资在家乡创办和管理学校;三是亲自执教,身体力行地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留学生所宣传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使近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根本上保证了云南教育近代化的推行.云南近代留学生的功绩在于他们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推动云南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方向前进.他们为云南教育近代化作出的努力,为新中国建立后的云南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通过其在北京大学实施的改革举措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于:洋务教育奉行的“中体西用”思想确立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构架;其推行新学的结果,加速了旧教育体制的解体,加快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中译西书冲击和改变了旧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加速了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进程;培养了一支近代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股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雄劲东风;留学生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封闭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 ,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覆灭,中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努力,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也给后人留下了经验教训,本文探讨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演变过程,概括了其特色。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和福泽谕吉都来自封建旧营垒,又都受现代西方文明的洗礼,他们极具启蒙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转型时期。梁启超深受福泽谕吉的影响,把塑造体验人格、享有人权的"新民"作为教育救国的出发点;福泽谕吉视发展智慧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当务之急,将实学作为振兴日本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晚清各项社会改革中,教育改革是最具成效的一项改革。中国封建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三个改革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活动的驱动下,三次教育改革冲破了封建传统教育制度和思想的重重束缚,从初步产生、逐步扩大到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8.
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为达此目的,孙中山试图从经济方面着手.把中国建设为一个繁荣昌盛的近代化国家。开放性的近代化经济策略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重要问题对当今中国的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甲午战败,“以强敌为师资”的口号下,借鉴与移植日本学制,注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重点发展师范教育的一场改革。虽然说难免有封建性和抄袭的痕迹,但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确实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