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八十九岁高龄的老教育家叶圣陶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今年八月六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举行茶话会,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九位民进中小学教师会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同大家见了面,发表了亲切的谈话。他说:刚才有位同志谈到我说过的一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准确一点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不是说不教就是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以至考上研究生,是否从此就学完了呢?不是。学习是没有一天能够毕业的,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无论是谁都要学习一辈子。我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学能力。一个人如学到某~阶段就说我毕业了,不再学习了,那就会停止不前,就要落后。  相似文献   

2.
新编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新颖,给初中语文教学送来了福音.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负担,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上来一场“革命”,改革传统的“注入式”的单一授课法,代之以“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种种不同的教法,如导读式、组合式、提纲式、一次多篇式、短文开路式、以练带讲式等等。但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千条江河归大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达到“不教”的崇高教学境界呢?我作了以下的点滴  相似文献   

3.
1 不教是为了教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不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不等于"放羊","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相似文献   

4.
1 不教是为了教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 ?“不教”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 ,不等于“放羊” ,“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中国传统武术讲究拜师学艺 ,开始师傅并不急于传授徒弟功夫 ,而是让他们干挑柴、担水、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 ,两三年以后当徒弟学习动机极强时才开始传授 ,这样 ,徒弟才能学到武术的精髓 .日本的儿童教育家铃木培养出了许多儿童音乐天才 ,他教幼儿弹琴的方法有个…  相似文献   

5.
<正>"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立足于教,指向不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叶圣陶认为,读书是要让学生知道"已往",为"未来"做准备。那怎样才能使读书跟人发生关系,要怎样读书才能引导学生为未来做准备?由此,教师要询问:教科书里的材料是不是切合人生?是不是为未来做准备所必要的?离开了教科书,是不是别无教授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学生怕作文,是我们教师教"怕"的.教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怎能写得"兴趣盎然"呢?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妨巧立一些"名目",引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听专家的观摩课,还是听教师们的家常课,“教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课堂,难道会时时是这种“教不完”的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教不完”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教师身上。下面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浅显的思考,以期得到同行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实验的听课过程中,常常遇到下课铃声响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在与基层教师交谈时,也听到教师们反映预定的教学内容经常教不完。有的老师产生了困惑,“是不是活起来的课堂就是这样呢?”“教不完现象是课改中的正常现象吗?”其实,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教“书”,与教“学”是一回事吗?也许您觉得这个问题可笑。的确,它们在常用意思上是一致的。但在这里我要提出另外一种看法:教“书”与教“学”是人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我所谓的教“书”,就是指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教“学刀则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祖国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材。显然,单凭教书——啃课本,不可能达到目标。我们对教师的恳切希望是: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教“学”。特别是对大学生,更应当着重抓好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与创造空间,在教材的使用方面也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对教材的整合“适度而不过度”,对教材的开发“到位而不越位”呢?下面我结合《找规律》一课“备课”、“悟课”与“赛课”的过程,说说在教材使用上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不仅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启示我们思考教学的策略,即如何"教"才能实现"不教"的目标呢?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结合教学案例和反思,旨在阐释语文教学中"教"的策略,以期与同行们一起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说“不教”     
近一年多来,我有一种切切实实的体验:`不教'之后,而每每激情难抑. 激情难抑之时,我又每每埋怨语言这东西,何以如此贫乏,竟至寻不出如实描绘心中情感的词句,而愧对日记呢? 遗憾之余,我就琢磨这`激情'一词,其涵盖究竟是什么?是久旱后的期盼终于盼来了喜雨,而心花怒放呢,还是苦苦相思忽然喜结良缘,而心潮澎湃呢? 我不是农民,未经历过燥热难耐的旱象之痛;婚姻亦无周折,不曾尝得相思之苦,自然就无法领略痛苦之后,那是一种怎样的愉悦、开心和浮想联翩了. 但我是教师,经历过唇焦口燥乃至声嘶力竭,也未曾博得学生们会心的微笑之怅惘;同时还体会过…  相似文献   

14.
卜万根 《小学生》2013,(12):29-29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的一门课,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我们面对这纷繁复杂的计算机世界,应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呢?下面我就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谈谈本人的观点。一、教师该如何去教呢?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传递型为引导型。教师将由事件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做"领航员",提供变换学习跑道的建议以及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和援助。2.学中想教教师在参加培训做学生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现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也大呼“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为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实施“素质教育”乃至“创新教育”,大有培养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势。于是有的人历数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不是,大肆鼓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好象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全是教师造成的,这到底公不公平?诚然,中国的基础教育教师负有重大责任,但是不是全是老师的问题呢?笔者曾经在广东深圳宝安区的一所中学工作过,这所学校是农村城市化后兴起的,在校的大部分教师都认为,除了…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达到“不用教”“无须教”。这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但是几十年来,能达到这种目标的教师是凤毛麟角。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叶老的话有问题,是我们的“教”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积极转变教材观,必然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8.
张瑾 《考试周刊》2013,(50):67-68
<正>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对例题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不能单纯地教例题,而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用例题来教,方能显现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灵动与精彩。苏教版第十册《找规律》一课,要求学生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和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找规律重点在于"找",怎样用例题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如何设计探索过程才真实有效呢?带着思考,我进行了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如愿以偿达到不教之境呢?这需要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