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行  黄翔 《数学教育学报》2012,(3):60-62,102
《义务标准》与《高中标准》在制定上既要体现义务阶段和高中阶段各自课程目标上的特点,也要体现初高中数学学科目标的整体性和贯通性要求.《义务标准》和《高中标准》课程总目标在衔接上的问题有:两者总目标结构差异较大,对"数学素养"的要求"脱节"以及"四基"与"双基".对《高中标准》的修改意见有:在一些体现数学学科本质性要求的提法上应具有统一性;在一些关注目标点上应具有整体性和贯通性;参与制定《标准》的两个团队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颁布了第三批国家职业标准。 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次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共包括52个职业,主要分为三类:技术复杂,要求高,如车工、钳工、铣工等;涉及公共利益,特别是消费者利益,如中药调剂员、营养配餐员、养老护理员等;涉及到一些行业的标准,如采油工、井下作业工、化学检验工等。 据介绍,制定国家职业标准是依据《劳动法》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这些职业的发展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并于2013年2月4日印发. 《专业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五个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责和四个方面实施要求等三部分内容组成.《专业标准》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师》2012,(5):5
<正>编者按: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用)》(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或《标准》)。"三个标准"维度齐全,突出了"育人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专  相似文献   

5.
1992年颁布的《俄联邦教育法》中首次出现了教育标准一词:"在俄罗斯联邦确立并实施国家教育标准,它以一定的程序确定了基础教育大纲必修内容的最低限度、学生学习负担的最大限度、对毕业生培养水平的各项要求等等"。制定俄罗斯国家师范教育标准的工作主要由俄罗斯教育部负责和总体  相似文献   

6.
对申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分别有哪些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各等级的具体标准为: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阐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用是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读毕这段文字,反思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行为,深感与《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8.
政策信箱     
对申报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分别有哪些要求?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各等级的具体标准为: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及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正式颁布,《标准》的研制完成,标志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厦门市于2006年8月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下是笔者就《标准》的实施引发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问题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确保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和质量,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标准》。其制定至少应该具备并满足三个条件:把握标准实质、明确地位,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抓住标准制定的关键,了解标准的结构与组成、遵循标准制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中也要求教师要"设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新课标》的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必须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  相似文献   

13.
学会倾听     
倾听,看似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倾听,这个在教育部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中一再强调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几乎都没太在意,甚至完全忽视了.在此前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谈话训练的第一条的要求就是"与人交谈,耐心,注重倾听别人的说话",至于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在口头交际中的倾听,更是分年级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二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三、四年级:"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上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表明了教会学生倾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目标;二、制定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三、重视资源的优化整合,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四、关注教学过程,构建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51):34-35
<正>微信上的一篇文章《三句话精评四大名著》,让我对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陷入了思考。某教授为锻炼学生文字精练的能力,要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四大名著的内容。第一个学生用"取到了"概括《西游记》;第二个学生用"家败了"概括《红楼梦》;第三个学生用"死光了"概括《水浒传》;最后一个学生用"统一了"概括《三国演义》。教授觉得上述的回答虽然简洁明了,但不够深刻,又要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的内容。下面是四个学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2000年 3月,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出版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结束了我国数学教育中对数学教学大纲修修补补的时代,具有全新的意义。   《标准》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基本理念;中篇,课程目标;下篇,课程实施建议。在“课程目标”篇中,按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划分目标,同时按不同学段 (1— 3年级、 4— 6年级、 7— 9年级 )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课程实施建议”中,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三个方面对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同时,上海市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根据上海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定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上海市《课程方案》)。国家《标准》和上海市《课程方案》两个文件相互对应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国家有必要制定《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在国内外比较研究、全国六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德为先、素质为本、能力为重、专业化取向、可持续发展、"门槛"适度的6项原则。从4个维度26个领域初步构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建议稿)》,简称"426标准"。同时提出实施"国标、省考、市评"的资格认定制度和"档案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标准化建设的回应,更是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从传统的"就业导向"转变为"知识强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标准》的具体要求,使《标准》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彰显,必须深刻把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对于推动公共基础课发展的作用以及课程标准的核心特征等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培训、教材、地方教研、质量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庆欣 《辽宁教育》2012,(21):34-36
近日,笔者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业标准》。通读下来,给笔者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小学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对小学教师专业的要求也提升了。这是一份对小学教师专业确立的新规范,是对新时期小学教师的全新挑战。若按此《专业标准》来考核当下的小学教师,毫不夸张地说,有相当多的小学教师是不符合该《专业标准》要求的。《专业标准》开门见山指出:"《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三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