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标题的诗化     
在我国新闻标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题诗化的表现手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报纸最早的标题,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正月十九日《京报》上刊登的一条动态消息的标题;《乾清宫门,为阉章龙伏诛》。这条标题,就是一种诗化的标题。标题制作被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后,报纸上出现的分类题,如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上的《上林春色》、《西湖棹歌》、《鸳湖渔唱》等,也是一种诗化的标题。后来,分类  相似文献   

2.
孙琳园 《新闻世界》2009,(10):106-107
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是一部以官方性质的邸报为主线,加有其他报纸形态及性质的发展史。其中,《京报》为民间经营、翻印邸报内容以及具有一定合法地位的明清时期报纸形态。《京报》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报纸由原始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的一个过渡。本文探究了《京报》在其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揭示了《京报》在我国古代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说起报刊发展史,人们往往想到上海.其实上海只是新闻报纸的发祥地,真正的历史传统报纸,却源于北京,《京报》就是老北京报业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4.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纸样报纸的诞生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就已出现手抄的中央政府机关报——《开元杂报》。北宋时期就已建立新闻检查制度,并出现了民间性质的《小报》和《朝报》。明朝中期政府默许民间办报以后,由民间报房根据邸报内容雕印发行的民间报纸——《京报》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北宋至明代,民间办报都处在合理不合法的半公开状态。《京报》是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民间报纸,是我国古代报刊发展的最高形式。《京报》的内容除翻印《邸报》外,同时刊登社会新闻。古代民间报纸超出了宫廷报纸的内容,这对封建统治阶级显然是不利的,因…  相似文献   

6.
5月8日上午,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举办了“纪念建国60周年老报纸展”,一份光绪年间(1893年)的《京报》在观众面前亮相。报展共展出老报纸近50种、61份。时限最早的有118年前的老报纸,至今跨度三个世纪。展品中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在宣南米市胡同泾县新馆创办的,在新文化运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每周评论》;革命报人林白水在宣武区棉花头条创办的《社会日报》;邵飘萍创办于宣武区小沙土园《小京报》等。宣武区的部分居民和武警战士参观了报展。  相似文献   

7.
《京报副刊》创刊于五四以后的1924年12月5日。它是《京报》10多种副刊中影响最大的一种.主编孙伏园。当时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京报副刊》继承了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等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抨击军阀专制政策和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同时提倡新文化.批判“甲寅派”的封建复古思想和“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广泛。一大批进步作者为该刊撰稿.鲁迅就曾发表杂文40多篇。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2008,(7):47-47
《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译报》于1937年12月9日创刊,由夏衍主持。当时上海已经沦陷,所有的中文报纸,除汉奸的《新申报》外都被停刊。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方便报道有关抗战的消息,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便创办了这份专门刊载译文的小报。《译报》上刊登的新闻及言论。均译自英、美、  相似文献   

9.
赵莹 《国际新闻界》2013,(7):151-159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京报》(即明、清《邸报》)"数十年来一直受到英国人的注意"。19世纪,《京报》不仅被西方来华人士所重视,其影响范围还扩展至欧美本土。在华英文报纸对《京报》翻译和利用活动,特别是《字林西报》开设的"《京报》摘要"专栏影响了19世纪中英关系的构建,1873年五国公使团觐见同治帝即为其中的典型事例:此事被当时的英文报刊称作"觐见问题"(Audience Question)。事件交涉的核心——"跪拜之礼"问题的解决未能打破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成见,在华英侨在觐见之初所持的乐观心态反而最终归于失望和不满,其态度的转变与之对《京报》的先期定位及对相关译稿的后期解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第一阶段:1878年至1911年厦门最早的报纸,是陈金芳等人在1878年创办的《博物月报》。报馆设在厦门泰山口,报纸为油光纸石印。该报仅仅出版三期便夭折了。1884年,英国牧师傅氏创办《厦门报》(双月刊),因读者寥寥,不久也即停刊。1898年春,闽南圣教书局在鼓浪屿创办了《闽南圣会报》(月刊),以刊载教会消息为主要内容。历任经理和主笔均由外国神职人员担任。该报无广告收入,经费困难,不足部分由书局的董事补贴。厦门沦陷后该报停办.1944年7月15日,由闽南神学院在漳州复刊,主笔为吴炳耀。报纸每期12页,栏目有史料、译作、人物介绍、常识、教会消息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一生编辑、出版过多种文艺杂志,曾为报纸编过文艺副刊。1925年,他在北京编《莽原》周刊,附在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发行。同年,他为《国民新报》编过副刊。鲁迅和报纸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往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我国中文期刊的空间分布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是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月刊,时间在1833年,到1838年停刊,1838年广州又出版过一份《各国消息》,月刊,也是传教士办的,不久即停.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埠之一,1854年,传教士在此创办了《中外新闻》,最初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三年以后,即1857年,上海出现了月刊《六合丛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从此时开始,期刊就在上海落户生根,虽然发展相当缓慢,但持续绵延,直到三十多年以后,在维新运动时期突然蓬勃发展.据1898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学会年报》(第十一次),到了1895年春,上海有中文期刊五种.这份年报是这样说的:“至于杂志期刊,我们在1895年2月找到的只有八份,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其中五份是在上海出版的,其他三份是在北京、南京和福州出版的.”(《出版史料》1992年第1期第57页)根据这一资料,笔者把它编成表1如下:当时全国的中文期刊只有八种,真是少得可怜,“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即全部是  相似文献   

13.
简敏 《新闻前哨》2007,(1):43-45
中国报纸分设副刊可以上溯到1875年上海《申报》在新闻版面之后公开征求“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刊登“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1911年,《申报》设《自由谈》,并将之作为一个长期的栏目固定下来,由此,副刊正式定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与报纸副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名家荟萃,佳作不断,共同形成了中国文艺副刊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副刊摆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梁酉廷同志文章《首先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指出《中国近代史大事记》(知识出版社)与《近代中国八十年》(人民出版社)中,都说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首载俄国革命成功的消息。次日,《申报》等皆报道十月革命消息。其实,《申报》的报道实与《民国日报》为同一天,不过《申报》未加标题,而《民国日报》则加了比较醒目的标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8,(4):8-9
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方汉奇: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份晚报出现在香港,是英文的,后又逐渐出现了中文晚报。20世纪初,即1910年,中国内地第一份晚报——《中信晚报》在上海发行。北京出现晚报是1918年,是份商业报纸。从那时起到1949年,北京前后大概出现过47家晚报,其中叫《北京晚报》的有6家,分别在1921年到1939年间创刊发行,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16.
文人写稿,是一种脑力劳动,给予一定的现金报酬,这就是稿费稿费在我国很早就有,称“润笔”近代开埠以来,为工商业服务的近代意义的报纸应运而生,上海自1861年《上海新报》创办,一批中文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汇报》、《申报》、《沪报》、《诚报》等。其中,1872年4月30日创刊的《申报》是旧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但这些报纸当时是没有稿酬的。《申报》创办人英国人美查在1872年5月4日的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及其个性实现写在中国报纸副刊百岁之际四川工人日报徐琳基从上海《字林西报》1897年11月24日开始随送“附张”———《消闲报》算起的话,中国报纸副刊已产生整整一百年了。副刊是报纸正页的补充,是一张报纸内涵的延伸和扩展。它补偿了新闻某些内容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韩松暨南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资料第4辑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梁甲庐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中国近代最早的办报思想俞家庆新闻理论与实践第3期沮话中国新闻史范凡宁夏日报通讯第3期从《邸报》到《京报》黄河百科知识第3期北京最早的报房梁彤北京日报5月3日太平天国的情报和宣传机构辛文思湖南日报通讯第l期一百年前的上海报纸李良荣,秦绍德文汇报通讯第1期上海最早的报纸王国荣解放日报5月16日《上海新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汉文报纸盛哭昌图书馆学研究 第10一12期《申报》是哪一个美查办的韦振前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申报…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