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朝之间的战争早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就已经成为奢侈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一场军事革命,致使战争费用直线上升。由于英王权力相对欧洲大陆其他君主国来说较弱,因而无论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三十年战争中的英王必须依靠地方乡绅的配合。但是,出于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经济利益上的考虑,英国乡绅没有给予英王足够的支持,最终导致了英国远征军的惨败。  相似文献   

2.
乡绅阶层的兴起是英国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尝试从微观角度着手,探寻英国乡绅阶层的内涵,数量和历史发展轨迹,考察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乡绅阶层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对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阶层研究,看出乡绅阶层的形成表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出了自我否定因素,其成长和壮大直接推动了英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的“乡绅化”被认为是导致英国衰落的原因之一。从“乡绅化”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及英国历史上“乡绅化”的诸种表征着手,对英国“乡绅化”的内涵和影响进行了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4.
付静 《历史教学》2004,10(8):21-24
近代早期,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政策颇有特色.她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这既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开日后均势外交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从中世纪后期起,由于议会的日益崛起,历代英王大多遵循这一原则:对外战争必须有议会的支持,否则战争必然导致政治局势的剧烈动荡。查理一世未能遵守这一原则,他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专制措施与英国悠久的民主传统和法治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导致了政治形势的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6.
三、促使英国封建制度衰落的重要历史事件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Edward Ⅲ)拒绝对法国国王表示敬意,宣布法国王位应由他继承,因为他的母亲是已故法王查理四世的妹妹。于是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这是一场系列战争,从1337年断断续续延续到  相似文献   

7.
杰弗里·乔叟(Geoffery Chaucer),十四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杰出的现实主义者,生于1340至1345年间,卒于1400年10月25日。乔叟一生做过宫廷随从、政府官员,历经了三朝英王,数度出使欧洲大陆,目睹了英国乃至欧洲十四世纪后半期的社会状况,并将所闻所感付诸笔端。公务之余,  相似文献   

8.
二战前夕,一个以避免战争和实现欧洲持久和平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联邦协会在英国快速兴起,虽然联邦协会在战争全面爆发后迅速衰落,但它对推动英国的联邦主义,实现从帝国联邦向国际联邦的转型和从大西洋联邦向欧洲联邦的转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欧洲大陆联邦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美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指1812—1814年美英之间因剧烈的贸易竞争和领土扩张而进行的战争,它相对于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而言,被称为第二次美英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统治阶级不能容忍法国力量的加强,不断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对法同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英关系日益恶化.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在经济上打击英国,迫其退出对法战争,于1806年在柏林宣布了大陆封锁令,封锁不列颠岛,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通商.英国对法国实行了反封锁,英国的封锁政策不独针对欧洲中立国,并旦包括禁止美国与法国通商.欧洲  相似文献   

10.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波兰的一场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为了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避免卷入大陆冲突,英国在沃尔波尔的领导下,采取中立政策,拒绝援助奥地利。英国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但对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进攻俄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6年起,为了战胜英国这个主要敌人,夺取欧洲乃至世界霸权,拿破仑开始实施大陆封锁政策.然而,这项完全是针对英国的政策,造成的重大后果不是英法的军事冲突,而是1812年的法俄战争;大陆封锁体系也因对俄战争惨败而土崩瓦解.为什么针对英国的大  相似文献   

12.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著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早期,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政策颇有特色。她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这既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开日后均势外交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残酷的,但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的组成元素之一,和在具它领域一样,人们的聪明才智、顽强勇敢在战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少趣闻也因此诞生。 潜艇驮骆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家报纸刊出一则消息,皇家海军某潜艇因顺利完成一项神秘使命,受到英王的特别嘉奖。但直到数十年  相似文献   

15.
在1534年宗教改革议会的第六次会议上,英国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由此,一种新型的教会与国家关系得以确立,政教二元体制消失,政教合一的趋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梁占军 《历史教学》2006,2(5):33-38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引起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英国反对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扩张,要求维持欧洲的均势,加入了这场战争,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战争持续了13年,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卷入进去。对于这场战争,以往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通过论述在此战争中英国对法国政策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认清此次战争的实质,这对我们客观地把握当今的国际斗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885年平狄危机是英俄在中亚和近东地区长期争夺的产物.危机使英俄几乎达到战争边缘.由于在欧洲外交孤立,英国政府放弃了以战争解决危机的初衷.平狄危机持续时间虽不长,对英国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