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初中语文第五册附录对戏剧的定义是:戏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借助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这个定义是全面的。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我国,戏剧是话剧、歌剧、戏曲等的总称。戏剧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和戏曲。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篇幅规模分类,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题材分类,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科幻剧、童话剧和儿童剧等。…  相似文献   

2.
清初李渔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他在戏剧理论上的贡献比其戏剧创作更为显著。他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来戏曲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立主脑”一款,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见,中戏剧文学之要害,确为独到之言。  相似文献   

3.
作品结构,即作品的复杂组织和构造。它是作家确定独特艺术构思、精心组织形象体系并构成一部完整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中,由于直接受到舞台艺术各种因素的制约,它又是最艰巨而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工作。明人祁彪佳在总结这一经验时说:“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之。”凌濛初也说:“戏曲搭架,亦是要事,不妥则全传可憎矣。”②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甚至强调“‘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提出了所谓戏曲“独先结构”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但究其本源,王国维在<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登场敷演,是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特质,没有舞台表演的第二度创作,戏曲艺术的美也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表演便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表演中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服饰在这门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戏曲这门艺术可以说是一门装扮角色的艺术。在演员和角色之间戏剧服饰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象征性、规定性、舞蹈性三方面来阐释戏剧服饰在整个戏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阅读戏剧文学,要懂得戏剧和戏剧文学的区别。戏剧是一种练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而戏剧文学是指戏剧的文学部分,即指可供阅读、欣赏的戏剧剧本,它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知道戏剧文学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和人物自身的台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08,(12):22-23
戏剧影视文学 剧本结构精创作 随着影视艺术的日益繁荣,愈加需要原创剧本,而戏剧影视文学便是舞台及影视作品剧本的基础。没有编剧的首度创作,戏剧、戏曲、广播影视等作品便成了无源之水。曾火爆一时的军旅剧《士兵突击》,改编自获得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文学奖”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其编剧兰小龙正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9.
当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正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当时,一些戏曲界人士对古旧的剧目不足以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甚为不满,因此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文学是生活的写照,文学作品在某一时期出现一定的特征,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本文通过对元明清时期的戏剧文化进行解读,并对其发展轨迹进行追溯,深入研究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的戏剧文化.并阐明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因此,戏剧文学鉴赏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是中学文选鉴赏中  相似文献   

11.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但中学课本中所使用的“戏剧”概念与此不同,这专指戏剧的文学因素,即“剧本”而言。这样剧本作为戏剧文学,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这个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分析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而忽视了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使舞台说明成了教学中的死角。现在看来,这实在是失策之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戏剧单元,节选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陆林研究员长期从事元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主要学术方向是古典戏曲理论和文献研究、明清文学史实和实证研究、明清文言小说整理研究等。已出版专著《元代戏剧学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省社科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作为戏曲样式,实属综合性舞台艺术;但其剧本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堪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驾齐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其崇高地位.元杂剧现存剧目约六百种,留传于今的作品还有一百六十二种,迄今可知的作家约计二百人.仅此可见元代杂剧作家之众多,作品之丰富,实令人惊叹、仰服.元杂剧确以其辉煌成就而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块丰碑,也不愧于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光的里程碑在现存的元杂剧中,近三分之二是仰仗于明代著名戏曲家臧晋叔选编的《元曲选》而保存下来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以下简称戏剧)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同是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认为在戏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戏曲文献中,序跋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戏曲研究资料匮乏的元代尤其如此。序跋通过介绍或评说作者和作品内容,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为宣传戏曲理论提供舆论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戏曲理论的建构提供补充。另外,元代戏曲序跋文体初步涉及了戏曲的理论问题,开创了戏曲研究的一些领域,其提出的理论观点虽不够系统成熟,但却有开创之功,初步显示了戏曲理论发展的轨迹,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建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廷玑的戏曲理论散见于《在园杂志》中,主要包括戏曲创作论、戏曲源流论、戏曲表演论及戏曲人物论。他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戏曲文辞风格、曲学渊源、舞蹈表演及人物个性化,并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提出应尊重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及填词,不必拘于固定格式。他认为戏曲表演在于"传情"、"求似",关于戏剧人物塑造应有"轻重区别之权",要求全面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其个性等的阐述,均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戏曲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对应关系,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呈现了十足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化观演现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戏曲文学研究的缺位,反映了主导的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局限。把现代戏曲文学纳入到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中来,对认识传统文学资源的价值、开拓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科技等因素于一体,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集中概括的反映生活及矛盾的舞台艺术。中学语文的戏剧教学是从学习了解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角度来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