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晓静 《大观周刊》2011,(36):79-79
说起日本女性,世人常能联想到知书达理、对丈夫言听计从的贤妻良母形象。从日本历史产生以来,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与男性一起,创造了伟大的日本历史。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女性就业率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属于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女性解放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女性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女性从家庭走向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作为女性解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女性社会体育活动,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女性解放及女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  相似文献   

5.
媒介在娱乐化场域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传媒业在规模和实力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仔细甄别传媒业内的性别系统,无论是主体结构、身份地位、文本内容还是形象识别,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娱乐化时代的当下,女性的话语权被不同程度地剥夺,女性的身份被刻板成见论所困扰,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刻意地降低,女性形象的识别系统遭到歼灭性的毁损,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从主体虚构走向了符号异化。  相似文献   

6.
黄思捷 《新闻世界》2014,(11):172-173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不论在产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然而在两性性别建构方面仍然固守传统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成规,尤其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两性的空间呈现上,从男权秩序、男性欲望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使得"作为女人的女人依然是缺席的"。①在空间呈现上,将女性固置于客体和从  相似文献   

8.
获奖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从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至今,国内学者发表了百余篇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柳志鹏  熊程 《新闻世界》2013,(5):305-306
女性主义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理论研究对象,从其中衍生的社会性别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新闻联播》"你幸福吗"这一案例,运用其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媒体在新闻栏目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女性主义的新闻学认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女性观众喜爱电视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与社会时代紧密联系、深受国家政府重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最大受众群的艺术形式.鉴于女性是电视剧艺术的主要消费群这一事实,本文采用电视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受众对媒介文本诠释的差异理论,从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呈现到女性观众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两种不同角度,剖析女性观众走进电视剧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1.
朱筱倩 《东南传播》2017,(12):72-75
女性是中国塑造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三大主流媒体之一对中国女性一直有所关注,为了厘清《纽约时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的实质,文章借助场域理论,对该报涉华女性报道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该报对中国女性形象传播存在负面倾向,该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两个议题上;女性多以积极的公共角色出现,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人员和创作者为主;相较于以往外媒对中国女性的报道,该报报道的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了社会。文本分析表明该报所建构的中国女性形象有向多元化转变的趋势,但仍是以负面报道为主。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广告界和商家所运用。2006年中国广告统计报告显示,在所有使用人物形象的广告作品中,女性人物广告占60.8%,男性占15.2%,男女都有的广告占24%。纵观女性广告的形象定位,感觉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或是违背女性自身愿望的因素仍然存在,即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存在某些偏差,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是窥探特定时期女性社会形象的窗口,对女性的社会认同的形成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申报》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其广告塑造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成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审美与角色标准。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其意指的深层内涵来探究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及世俗观念中对女性的认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人们通常认为,传媒形象“真实地”、“直接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则指出,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经过了男权文化的调整,表现  相似文献   

16.
张甄 《新闻世界》2010,(10):93-94
本文以两则香水广告为例,探讨和分析了化妆品广告中男性和女性的形象特征及其关系地位,认为不论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在被观看和消费,二者均依照异性的审美和价值而塑造。现代商业广告的理念标准不是男权社会的价值投射,而是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这些广告通过塑造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理想典范,诱导男女受众进行模仿消费,以达到销售获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朱颢莹 《新闻世界》2011,(12):148-149
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18.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让表现都市职场女性的电视剧越来越受到欢迎,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也从最初的陪衬角色发展为今天的“半边天”,各种以女性角色为主题的电视剧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然而,近几年的都市情感剧大多还是展现家庭伦理、婆媳关系,其中的女性角色还是以女朋友、妻子、媳妇等形象依附于其他角色而存在的.《欢乐颂》作为一部都市女性题材情感剧,开创了都市情感剧新格局,从女性视角出发,重新塑造了都市职场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相雯 《新闻世界》2014,(6):249-25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现今追求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础,分析当代家庭伦理剧反映的女性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