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禹真 《铜仁师专学报》2002,4(2):17-18,24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素质的涵义和内容科学素质是人们在学习、生产和生活中掌握运用科学知识的程度和能力。科学素质是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和培养的。科学素质是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素质中的一部分,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科学素质的核心应当是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因为科学就是以其独特的方法和思想为特征的。所谓科学思想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进取精神,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造福。良好的科学素质要有对人类和社会的爱心和使命感,必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今天,对一个国家而言,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要落后,就要挨打.但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要有人文的进步.如果只有高度的科技进步和高度的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没有人文进步,对人类来说将是一种灾难.如果说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则是科学之本.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从科学对普遍性、规律性知识的追求这种意义上延伸、发展、提炼出来的。道德教育研究中是否需要科学精神,与人们对道德存在的认识密切相关。当人们认为具有普遍、永恒的价值与道德准则时,实际就肯定了道德研究中的科学精神。道德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失落意味着道德将会走向虚无,其结果是整个人类精神大厦的倾覆。从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来看,道德具有抽象、一般、绝对和永恒的特点,而且个体道德内化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需要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重视和加强师范院校的科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师范的科学教育不能以功利主义为指向,仅仅把科学作为现成的、有用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教给学生;而应以人文化为指向,仅仅把科学看作人类的精神文化,重视科学对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认识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质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综合反映。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的灵魂。因此,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说,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笔者下面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科学素质训练和培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震 《益阳师专学报》1997,14(3):115-117
重视和加强师范院校的科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师范的科学教育不能以功利主义的指向,仅仅反科学作为现成的、有用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教给学生;而应以人文化为指向,仅仅把科学看作人类的精神文化,重视科学对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认识科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各个领域的批判与解构。去中心化、反人类中心主义、多元化、不确定性、非理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观念对科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反思与批判精神、非理性因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教学模式多元论等问题的重视,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与宗教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二者的关系构成了人类思想领域的永恒主题。它们之间既有历时态相互作用,又有共时态相互影响,二者的互制、互促、互克、互害、互融所引起的整合、冲突、协调,为理解科学提供了线索。科学哲学既需要了解它们的发生学渊源,又要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形态,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完全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乃是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相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深刻的贯通性,二者互策互动,同芳共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应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人类要从观念认识、内在心灵、外界关系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促进人类精神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吴伟杰 《考试周刊》2012,(58):130-130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思维发展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学习物理特别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是人类认识和创造世界的两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它们在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诱发、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过程。对艺术设计来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缺一不可。只有善于使用两种思维方法,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学生来说 ,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一般来说 ,科学素质包含了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等等。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 :“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 ,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优化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突出趣味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 ,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 ,以便…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但在学习化学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及对各种化学现象、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已自发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这种广泛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不容忽视。在初三化学几乎每节都要面对的概念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前科学概念,以此为教学起点,进行联想、类比、同化,促进前科学概念的正迁移,促使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相似文献   

17.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学习物理特别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育教学追求的是完整的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科学文化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培养出有用的全面型人才。为达此目的,物理教学必须在强化科学探究、引领学生体悟思想方法和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方面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 ,二者的不平衡将使社会无法平稳行进。科学工作者应警惕对人文文化的霸权主义 ,宽容地理解科学文人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评。人文工作者则要警惕对科学文化愚昧无知的妄自尊大 ,去除狭隘的偏执态度。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走向汇流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学对人类具有的双重影响,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全看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要通过纠正科学教育的偏差、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整体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