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2.
(一)当读到中第二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时,有学生提问:“屠夫为什么不一次投两块骨头呢?这样,两只狼各吃各的,就不会追赶屠夫了。”我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屠夫还可以一次性地把骨头都投到地上,乘狼大嚼骨头时,溜之大吉,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同学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写狼的文章有三篇。三篇狼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阴险狡诈的狼最终被机智勇敢的屠夫战胜!狼代表邪恶势力,屠夫象征正义力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三篇文章中屠夫的形象都写得十分生动、丰满、感人。三篇狼故事中的角色都很简单:屠夫和狼。可它们所代表的正邪两种势力的斗争却是惊心动魄的,屠夫在杀狼的过程中处处显示出他的睿智和勇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初中《语文》第一册选入的《狼》这篇文章中屠夫的形象。首先,屠夫充满了智慧。在杀狼的斗争中,他懂得运用兵法,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扭转局面,反败为胜。他一是使用了缓兵之计。屠夫晚归途中,被两只凶残的恶狼紧紧跟着。“晚归”、“途中”可见情况的危急;“一屠”、“两狼”可见敌我力量的悬殊。在这种情形下,屠夫处于被动局面。但他使用缓兵计———一是“投以骨”,延缓了狼赶上来的时间,紧急寻找克敌方法。二是抢占有利地形。屠夫四处观察,当他看到麦场堆着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垛时,就迅速奔跑过去,背靠草垛。麦场和柴草垛都是御狼的有利地形。三是攻其不备。狡猾的狼,一只绕到屠夫背后,打洞偷袭;另一只蹲在屠夫面前,闭着眼睛,假装睡觉,麻痹对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屠夫将计就计,把握良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和背景资料介绍(3分钟) 师:同学们昨晚都读了《孙权劝学》,文中的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师板书课文题目.) 生:孙权任用四杰的故事. 生:鲁肃独劝孙权联刘抗曹的故事. 师:关于吕蒙的故事,谁知道? (生沉默.) 师:看来大家对这位制造了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没有什么了解啊!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孙权劝学》,先大声朗读课下注释①,然后对照PPT上的资料,在书上批注.  相似文献   

6.
<正>一、积累守信名言,揭示故事主题师:同学们已经学过很多成语了吧?我们来读读这些成语,看看你是否可以把成语补充完整。[逐个出示成语:一()九鼎;一()千金;君子(),驷马难追。]生:一言九鼎。生:一诺千金。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师:同学们平时注重积累,成语能脱口而出,非常好!这三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读着蒲松龄的《狼》,你是不是只觉得屠夫机智勇敢?其实换个角度来读,你会发现狼是很聪明的。毫无疑问,狼是本文的主人公,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狼,将狼的智慧描写得淋漓尽致,不少读者却被作者文末的议论迷惑住了,狼成了被谴责的对象。其实教材中的《狼》是节选,文末的议论也只是就这一件事的议论。文中三则故事,都是狼和屠夫斗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都是以屠夫的胜利而告终。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三个故事都是屠夫胜利,就归纳出:“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因为人有狼不具备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倍速学习法·七年级语文下册》),细读全文,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单看节选文段末的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似乎蒲松龄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其实狼(三则)文末,作者还有一段议论:“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也可用也。”意思是说,若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夫身上;那么屠夫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作者蒲松龄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能战胜狼的,也只能是这些残忍的屠夫,其他人未必能战胜。大千世界的人并不都是屠夫,残忍的屠夫也不能作为人的代表。所以说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未免有点儿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的《狼》一文对狼极尽讥讽之能事。但是,狼若真是一无可取的话,为何屠夫会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之忧呢?《狼》中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变诈手段果真只给人们增加笑料吗?我不赞同。狼本是凶残的肉食动物,它们为了生存,为了得到食物,采取主动攻击的方式也属本性使然,它们的智慧更不容忽视。此文中,狼面对屠夫手持的锋利的杀猪刀,居然毫无畏惧,一动不动,察言观色,而且一狼以“假寐”诱敌,另一狼则于柴禾堆中打洞,以便从后面发动进攻,其智谋不可谓不高。如果它们的这些手段真的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的话,那么屠夫先前…  相似文献   

9.
一、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有个成语叫“鸡鸣狗盗”,大家听说过吗?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总结:成语“鸡鸣狗盗”是指卑微不足道的技能。关于鸡鸣狗盗还有一个典故,请同学们看第265页的注释③。这也是鸡鸣狗盗一词的出处。典故是通过孟尝君依赖善鸡鸣、狗盗之技的士的帮助得以脱险的故事,来表  相似文献   

10.
师 :在北方的天空中有一个星座叫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里最亮的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北斗七星的故事。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 1 86页 ,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这个故事。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 ,请同学们在自己脑海里想像故事中的情景。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生鼓掌 )师 :谢谢大家。课前我请同学们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了课文 ,并且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 :在这个故事中小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 ?生 :在这个故事中小水罐发生了五次神奇的变化 ,分别是由“空的”变成“满的”;由“摔倒的”变成“端端正正的”;由…  相似文献   

11.
成语故事     
主持人: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动画激趣,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动画(间隔播放)——狼走向小溪边和小羊在溪边喝水。师:(作惊讶状)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啦,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板书课题:狼和小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音,读通顺语句。2.师:谁愿意把每一个自然段读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生字的音是否读得准确。3.议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针对内容质疑,师生共定目标师:对这个故事,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提问,师帮助整理板书:狼找了哪些茬儿?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茬儿?结果怎…  相似文献   

13.
只有纸上谈兵,哪来纸上“站”兵?这弄的是哪门子玄虚?不用着急,一起走进文中一探究竟吧!上课铃声响过后,徐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咦,老师今天怎么不带语文书和备课本,只带了几张报纸呢?全班同学都疑惑不解。正当同学们疑惑时,只见徐老师展开那张写着“兵”字的报纸,开了嗓门就说:“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成语?”徐老师俨然一个王小丫。我们异口同声地说:“纸上谈兵。”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徐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这个成语,神秘兮兮地说:“请你们闭上眼睛,五秒钟后再睁开,给大家一个惊喜。”一秒、二秒、三秒、四秒、五秒,睁…  相似文献   

14.
狼狡猾、阴险、残暴.但通过“中国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的《狼王梦》一书,我对狼有了全新的看法:狼,原来也是有梦想的. 跟着作者的描写放飞想象,发现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狼都可以为了梦想如此执著,如此努力,如此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追寻,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这梦想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这梦想是火,能点燃熄灭的灯;这梦想是灯,能照亮夜行的路;这梦想是路,能引领我们走到黎明.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这么多知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我们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整理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越多越好。(学生回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志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二狼的智勇。(板书文题、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人物小传.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篇人物小传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陆续举手.) 生:这句话是“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师:同学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的.  相似文献   

18.
一、动画激趣 ,导入课题多媒体播放动画(间隔播放)———狼走向小溪边和小羊在溪边喝水。师(作惊讶状) :咦?狼和小羊怎么走到一起来啦 ,奇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板书课题 :狼和小羊)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音 ,读通顺语句。2 师 :谁愿意把每一个自然段读读?其余同学重点听听生字的音是否读得准确。3 议议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针对内容质疑 ,师生共定目标师 :对这个故事 ,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提问 ,师帮助整理板书 :狼找了哪些碴儿…  相似文献   

19.
    
狼,有太多关于狼的故事,狼的狡黠,狼的智慧,狼的知恩图报,狼的爱子情深……这是一个稍有寒意的饿狼的传说。当一只狼趴在你的肩头,你回眸的那一刻,是否惊悚?当你在野外遭遇一只面露凶光的狼,是否胆寒?  相似文献   

20.
开学第一天,就有数十名学生围在我的身旁,邀我讲小故事给他们听。我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个合适的故事,就讲几个成语典故给他们听。我先讲了一个“名落孙山”的成语。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非常集中。讲完后,他们恍然大悟地叫了起来:“老师,要不是您讲故事给我们听,我们还以为是‘名落深山’呢!这回我们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名落孙山’了。”我又接连给他们讲了“打草惊蛇”、“五十步笑百步”和“一鼓作气”。同学们也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这几个成语,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