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今时代,和而不同应成为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遵循和而不同的方向,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探索,必须关注比较教育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在比较教育领域里实施跨文化哲学对话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外比较教育研究学术成果的影响。要想使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朝着适合我们自己需求和特点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而提出来的。本文从梳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实现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以求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条件,面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紧迫要求,比较教育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走向世界,积极地从国外优秀文化中得到必要借鉴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对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吸收独特的营养,丰富自已。特别要对“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做现代转换,使之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也是我们同国际比较教育对话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之于比较教育意义的发现、“和而不同”与全球化条件下比较教育的方向及“和而不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研究西方中心的终结三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和保障。特色学校建设注重通过制度上的创新而非物质上的优质来实现学校的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主张差异中构造和谐、不同中促进发展,是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守望与皈依,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师队伍来培养"和而不同"的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5.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同轻和的现象,"和而不同"蕴舍的哲学意蕴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品质是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教育文化剖析表明,地方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中最具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地方教育群态、形态、生态是构成地方教育文化的三大要素,"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科学发展地方教育文化的目的是创建和而不同的地方教育,地方教育文化研究具有认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首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上本人提交的论文,并以此为基础,从和而不同的经典比喻、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和而不同的英译比较、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解读等四种角度,对和而不同的深刻意义作了多侧面的初步解释,并且重点论述了和而不同之于比较教育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是广东广雅的办学理念,而实现"和谐"教育境界的根本途径在于"发现"。和谐教育的实践探索,正是坚持"发现"教育主张,构建基于广雅文化的博雅课程,引导和而不同的教师发展,营造丰富多彩的交互环境,让发现成为习惯,让发展成为必然,进而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专业文化是从业成员经过长期的职业实践积淀形成的职业标准、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经过教学法处理并服务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文化,具有职业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特征,对高职教育技术理性崇拜的反拨,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育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职专业文化建设遵循"器物"、"制度"、"精神"、"文化"逐层递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结构是指某一种学术在全球范围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中国比较教育学派能够得以创生是因为"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契合了比较思维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焦虑意识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心理动力,而跨文明的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实践则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源泉。中国比较教育学派的创立要发挥比较教育学学者的主体性,将无所不包的文化视野具体化而展开研究,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分化为不同的主题,改革学科建制,超越本民族中心取向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