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铮  刘瑄传 《培训与研究》2007,24(6):130-132
近年来,国内译界非常重视对译者这个翻译主体的探讨和研究,并凸显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译作的决定性作用,译者作为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译者的主体地位以及文本的开放性为理解文学作品的复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本文从译者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认为复译是译者以原文本为基础而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王婷 《海外英语》2011,(12):205-206,222
该文从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探讨复译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提出复译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复译的必要性一直是国内学界的争议话题。本研究从场域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结构,分析了文学复译的内在逻辑。论文指出,复译是产生于某个特定场域中的原本,以不同的译本形式在不同时空场域中反复地出场,复译是特定场域中译者合理性的翻译行为,是原著以差异化的形式存在的方式。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决定了复译的必要性、译本的存在方式以及复译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唐圆鑫 《海外英语》2014,(10):160-16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转向影响文本产生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着重考查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该文在顺应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哀希腊》的三个不同译本来探讨翻译中的意象传递问题。透过拜诗意象汉译的流变来审视经典文学作品复译这一历史现象,解读翻译主体审美心理和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否可译是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标记理论赋予了风格具体的表现形式,风格标记的诞生大大提高了风格的可译性;借助标记理论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艾凡赫》的风格翻译作对比研究,探讨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需要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国外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科学、准确地翻译经典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而是一件难度大的事情。对于翻译人员来讲,其需要清楚经典文学作品英译原则,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技巧,做一名合格的中华文化输出者。该文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要点,研究了我国经典文学作品英译现状,探究了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改进我国经典文学作品英译现状的策略,希望为经典文学作品英译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诗经》英译在国际上的复译和国内的复译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两个方面进行:(1)国际复译的异彩纷呈和国内复译的兵微将乏(2)国际复译的系统性和国内复译的凌乱性指出国内复译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它通过寥寥数字高度概括了作品的内涵和精神。能否准确地翻译文学作品标题直接影响着作品在译入语读者中的推广和传播。本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例,简要地探讨了文学作品标题翻译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9.
詈骂语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手法,其特有的语言特点,给詈骂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阿Q正传》中的詈骂语为例,选取竹内好和藤井省三的两个日译本,对比研究两人在翻译时对詈骂语做出的处理,旨在探讨藤井省三的复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背景下,探讨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意义重大。《古文小品译英》的标题翻译,林语堂先生应用了直译、意译、另拟标题、一题双译、增译法和省略译法等方法。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容易造成文化内涵缺失的翻译方法有意译法、另拟标题和省略译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题文化特色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法、一题双译和增译法。林译《古文小品译英》为汉语文学作品标题英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代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复译"现象,对"复译"的必然性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接受理论的两位主要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探讨了翻译领域出现的复译现象,认为复译现象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复译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从本雅明关于原文和译文是"圆与其切线"的比喻出发,分析了从共时的角度看,由于受到源语与译语的特点,原文文本的地位,译者的目的以及读者对象,译入语的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同一原文可有不同的译文;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由于文本理解的历史性,读者的期待视域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复译有其必然性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风格的可译性是随风格的翻译实践及其科学论证工作的发展得到保证的。基于此,在对风格及其可译性评述的基础上,对风格翻译的控制原则及其关注重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商标名是一个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其意义的阐释有赖于读者的参与.依据接受美学理论,商标名复译有五大策略:纠错性商标名复译、改进性商标名复译、避让性商标名复译、构建性商标名复译和指向性商标名复译.译者应始终以读者为中心,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最能有效实现商标名预期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图画书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外国优秀图画书在目前我国幼儿文学作品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图画书的中译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通过译例分析,对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外国图画书翻译实践进行探讨.可以为翻译图文并茂的幼儿图画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学作品外译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文学作品外译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与作品的选材不无关系。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英译的《武则天四大奇案》是一部传播效果较好的译介作品,而高罗佩对原作的精心挑选是这部译作成功传播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罗佩对于作品的选材,总结其成功的选材经验,以期对我国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洁 《考试周刊》2011,(60):21-21
数字对文学作品的意境刻画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英汉文化的差异使得目的语和译入语读者对数字的模糊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对这类数字的模糊处理,使得译文能充分展现原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在英语国家的翻译和出版发行,掀起了英语世界国家普通读者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热潮。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种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象征的文学作品英译的研究与讨论。本文剖析了这本小说的英译本在西方国家成功出版发行的原因,总结归纳了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以作为我国文学作品对外传播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05-108
翻译复译行为承担着创新诗歌译文的翻译使命。某种意义上讲,前译虽然可以是创造性翻译,但即使经典化了的翻译也难免超越不了时空荏苒,必然经历着从时下过渡为历史的转变,成为复译的借鉴性底本。于是,前译因复译的缘故而遭遇翻译价值由重而轻的宿命,而复译的创新翻译表现使后译居上,因此获得当下性翻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