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实验五“观察根毛”时,总是苦于根毛的纤弱、不明显,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在此介绍用玉米培养根毛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白色根毛又长又密,非常明显。由于玉米根毛显而易见,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根毛,而且能观察到根尖以...  相似文献   

2.
生物第一册(上)实验六的改进蒲圻市车站学校(437300)刘移国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实验六中生有根毛的幼苗或幼根,照课本图示采用豆类发芽而成,根毛较少,由于分组分发实验材料后,干置时因湿度小而使根毛萎缩,水浸则由于湿度大而使根毛粘连,影响观察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需要生出根毛的幼苗。在市场上购买葱等带根的植物,由于在其拔出和冲洗过程中折断了根尖,很难观察到根毛。我们采用“绿豆种子沙培发芽”的方法获取大量生出根毛的绿豆幼苗,时间短、用肉眼观察效果明显。方法如下:用烧杯或培养皿,在其底部铺上一层2~4cm的细沙,再在上面撒一层从市场购买的绿豆种子。加水至刚好浸没种子,放入恒温箱(25~30℃)中,36~48h,即能看到发芽的绿豆种子根尖长出大量白色绒毛———根毛。操作的关键是:加水多少的控制,种子萌发后沙层既不要过干,否则根尖枯…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期的实验和比较,我用上海青白菜籽培养出幼根,在完成观察根毛教学实验后,再撒入花盆(或地面土壤中),约15~18天后,当植株长出3~4片真叶时,选用生长旺盛的幼嫩白菜叶作验证光合作用的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实验前取盆栽(或地面土壤栽)生长  相似文献   

5.
生态入侵者--水葫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和由来水葫芦学名凤眼莲 ,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又分别称为洋水仙、凤眼莲、水凤仙、水荷花、水风信子、大水萍、布袋葵、水浮莲、洋雨久花等 ,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 ,高约 30cm ,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个头虽大 ,却“骨头轻” ,风一吹 ,它就跑。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 ,在 2 5~ 35摄氏度下生长最快 ,而且速度惊人 ,通常情况下在 8个月内就能从 10棵增至 60万棵 ,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浙教版《科学》第四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一节中关于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是这样安排的:①选取两株生长旺盛的(青菜等)幼苗。②将两株植物根部洗净,分别放人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两只锥形瓶。③过20~40min后观察两株植物,并加以比较。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做了如下的说明: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能净化环境的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净化器——水葫芦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它的老家在南美的委内瑞拉,足迹遍及五十多个国家。水葫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净化污水,分解有毒物质,保障人体健康。据实验证明, 1公斤水葫芦, 24小时内可以从污水中吸附 34公斤钠、 22公斤钙、 17公斤磷、 4公斤锰、 2.1公斤酚、 89克汞、 104克铝……,还有较强的吸收和积累锌的能力。它还能将酚、氰等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物质。   除水葫芦外,水葱、浮萍、菹草、金鱼藻、芦苇、空心苋等植物,也有较好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粉尘过滤器——榆   榆树对空气中的尘埃有过滤作用。据…  相似文献   

8.
在对《根适应于吸水的特点》一节内容中的“根毛的观察与思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选用小麦或水稻种子培养后的幼根作实验材料,因其根毛完整、直立、清晰且数量多,是观察根毛的极好材料。但想要以此进一步证明幼根上的大量根毛对吸收水分的意义,教学效果并不是最佳的。一、发现问题1.若用一枚幼根,几乎没有实验效果。2.若用多枚幼根,实验效果也不明显,而且不足以  相似文献   

9.
初中植物学(第一册上)中阐明:植物根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而根的吸收作用则决定于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根毛是植物适应周围生存环境,特别是适应陆地土壤水分状况条件下,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构造,集中生长在根尖的根毛区。“根毛是报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而形成的细毛(单细胞毛入”“每个根毛由一个细胞形成,细胞壁薄、质少、核小、液泡大;根毛寿命一般10~20天。”根毛的数量很多,如玉米每平方毫米的根毛区有根毛425根、豌豆有230根。如此众多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植物根部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10.
为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常采取用水浴加热固态碘来观察红棕色碘蒸气的方法,实验效果较为明显.此实验是碘在较高温度下的升华.那么如何演示碘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1)取一长约 30 cm的滤纸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均匀地滴在纸条上10滴左右,如图1所示. (2)把纸条伸入- 500 mL大量筒中,观察有无现象发生(无现象发生),如图2所示. (3)取少量固态碘放入量筒中,再把纸条伸入量筒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淀粉圈自下而上逐渐变为靛蓝色),如…  相似文献   

11.
用活体植物在投影仪上做观察实验湖北省仙桃市大福乡高龙小学(433024)郑彦秋为了做好观察实验,我把一株活体植物经过特殊处理后,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十分清楚地观察到了茎里的管子运输水分的情况。具体作法是:1找一株茎杆较透明的(如凤仙花)植物活体,洗...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有些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的前提下,适当改进一下装置或材料,更便于实验教学,效果更佳。1 实验装置的改进生物新教材第一册(上)第8页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实验中探讨单一的影响鼠妇活动的因素是什么,实验装置如图1。培养皿分上下两部分,原装置图实验做法是:把培养皿下部分的周边和底面用黑纸遮盖,然后用硬纸板盖上一半。我按照书上的装置做了实验,结果鼠妇一放进培养皿中就到处乱爬,搞的手忙脚乱。所以,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把培养皿上遮盖的硬纸板去掉。改用培养皿上半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三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烧坏分别装有清水和盐水,然后分别浸泡同样大小的萝卜条一根,一段时间后看两个萝卜条的形态各有什么变化。我认为这个演示实验不太符合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易观察的特点。现将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个实验的改进简述如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白萝卜,顶端削平并在中心控一洞(如图1)。口径能刚好被一个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盖上(稍紧)(如图2)。往甲萝卜中放入染成红色(用红钢笔水即可)的浓盐水,液面与萝卜洞口齐;再往乙萝卜中放人染成红色的清水(处理方法同…  相似文献   

14.
实验预习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本实验通过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观察随着水温的升高,在烧杯中水的内部和表面上发生的汽化过程,重点是观察水在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思考题 1.在观察实验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观察对象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4-l所示.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火柴和,它在实验中用来 (2)图中垫放在烧杯下的石棉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3)本实验中应注意观察和. 3.某同学使用温度计…  相似文献   

15.
1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新教科书)第73页的[实验4-8]碘的升华,实验装置为图4-11(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原教科书)第23页[实验1-13]碘的升华,第25页实验装置图1-15(…  相似文献   

16.
1 实验步骤。(1)用金属丝悬挂一个金属球,如图1所示。(2)用蜡烛火焰将金属球熏黑,如图2所示。(3)将熏黑的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如图3所示。(4)观察金属球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实验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化学》第二册(2007年1月第2版)第14页[实验1—7]: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的改进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一中(441700)钟继芝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第一册第143页,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普通烧杯代替溢水杯用,其溢出的水容易流失,测得的浮力准确性较差,也不便观察。为此,特进行以下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毛莨属(Ranuculus)五种植物:石龙芮(R.japonicus Thunb)、禺毛莨(R.CantoniensisDC.)、小毛莨(R.ternatus Thunb)杨子毛莨(R.SicbolaiiMiq)肉根毛莨(R.PoliiFranCh)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这五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它们之间的酶谱是有差异,但各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酶谱。根据酶谱特征和酶谱距离,结合它们的形态,可以认为这五种植物分成三个类群,第一群为石龙芮组;第二群为美丽毛莨组(小毛莨和肉根毛莨);第三群为毛莨组(禺毛莨和杨子毛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不但表现在教学方式上,还表现在教学理念上。下面就“观察根毛与根尖的结构”这一实验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