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搞好自然实验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可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可加强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能力,可培养学生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进而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搞好自然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一、切勿定点做在自然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实验做得庄重、有气氛,规定每一次自然实验都必须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实验必须是在规定的实验室做的误解,避免抑制学生课余做实验研究的兴趣,我根据小学自然课进行的不…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弄个明白,又喜欢自己动手摆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动脑的效果。例如在讲《电磁铁》这一节课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电池、导线、大头钉,上课时教师,把要求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他们分组实验,并进行比赛,鼓励学生看谁做的电磁铁吸引力大,学生分组来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3.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一、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观察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课程标准对此作了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一)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基本功,培养动手能力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二)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三)在实验中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利用生活废弃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滚动的圆形纸片为实验对象,设计数学实验方案.通过动手“做”、用眼“看”、动脑“想”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基于“做数学”的数学实验教学案例的研究,变革数学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能力,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植物怎样繁殖》一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动手做实验——扦插苗木,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美化了校园,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收入。具体做法是: 在统一号召的同时安排部分学生做对比实验,让学生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土质、湿度、枝条扦插,浇水也不同。两个月后检查,评比结果,有的成活了,有的没有成活。究其原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教了几年“怎样认识物体——土壤”一课了。前几年我只是个人在讲桌做实验,学生看、听、记。现在是我和学生共同做实验,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两种不同的教法,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可满足学生爱动手、动脑的愿望,在进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不怕挫折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做准备。本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算上好科学实验课,不是看这节课学生有没有动手,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动手的同时是不是动脑了。要做到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那作为科学教师就要做到每个实验认真对待,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对待。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着做研究的过程,形成着最初的科学态度、因此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可满足学生爱动手、动脑的愿望,在进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不怕挫折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可满足学生爱动手、动脑的愿望,在进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不怕挫折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上物理课不做实验,课堂就缺少生动活泼,就没有吸引力,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更体现不了素质教育。教学要以  相似文献   

16.
动手学物理     
物理是实验的科学,很多物理学家在幼年时经常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工具,自己做实验。在教学中我发现,引导学生自己参与一些小制作,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验,虽然学生参与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但仅限于看.第三种情况是听实验、背实验.三种情况相比较,显然第一种情况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后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笔者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有裨益。一、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动脑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让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弄个明白,又喜欢自己动手摆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动脑的效果。例如在讲《电磁铁》这一书课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电池、导线、大头钉,上课时教师,把要求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他们分组实验,并进行比赛,鼓励学生看谁做的电磁铁吸引力大,学生分组来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他们又分工又合作,班内充满了竞争的气氛。当他们吸起一串串大头钉时情绪高涨起来,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发明者,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用一节电池和多节电池比较,将导线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以全面育人、提高素质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校以自然课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为主线,以周六“兴趣学校”的科技班为重点,组织学生动脑、动手,开展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全校30个教学班都成立了“科技兴趣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