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随之衍生的节庆产品不胜枚举,对产品进行的包装设计更是精彩纷呈.本文以中秋节与月饼、端午节与粽子、春节与"福"字和烟花爆竹为代表,让人们对节庆与产品、包装设计有一初步的认识,随后深入阐述节庆与产品、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让人们对欢度佳节、适度开发、正确消费形成新的认识,使节日产品逐渐与节日风俗融为一体,给节日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官方节日是与民间传统节日相对立的一种节日类型,学界一般认为它出现在民国时期,从现今人们对唐宋节日分类研究以及对该时期节日活动内容、参与者等方面的分析来看,官方节日似应出现在唐玄宗时期,至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唐宋时期节日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82):161-162
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特别强调了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相关部门单位应当通过节日的契机,精心组织节庆活动,以此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途径。幼儿的德育教育则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部分。文章主要通过展示我园开展的节日德育活动,对传统节日背景下幼儿德育教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燕 《文教资料》2007,(4):86-87
在澳大利亚,节日庆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年几乎有数百个节日在全国各地举行。从墨尔本杯到澳式足球赛,从加里波里日到澳新军团日,这些节日庆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大利亚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折射其历史渊源和人文风俗。这里选取澳大利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层面——澳大利亚的节庆文化,希望通过探讨澳大利亚节庆文化得以发展及兴起的原因,向人们展示澳大利亚是如何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对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发掘,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这对于正努力宏扬传统文化的中国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节日早已在时间的沉淀下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喜庆习惯.我们也看到,当前,在传统节庆的基础上,西洋节日也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节日纪念物是特定节日习俗整体的组成部分,是节日文化内涵的延伸形式和物化形态.节日纪念物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繁荣壮大,它对传统节日现代性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维系人们的节日情感,丰富人们的节俗活动;第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第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顺利传承有赖于节日纪念物消费市场的推动.节日纪念物的设计、开发与销售,必须依托、尊重、利用相关的民俗规律.目前传统节日纪念物的性质可分为旧物新用、创用新物、旧物旧用等3种情况.民俗总是在传承中不断演变的,节日纪念物也在不断地进行功能调整或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增强其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淡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不强、"洋节"入华的冲击、节日法制化不足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乏力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与行为的提升。增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传统节日在现代文化语境下逐渐式微,传统节日的氛围日渐衰弱.基于对传统节日历史渊源和结构的阐述,从哲学层面分析传统节日的“狂欢”表现形式和“迷醉”精神状态,并探讨节日感和非理性特征消失的主要原因,提醒人们正确认识传统节日的演变,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家庭节日,也常以家族、社区为单位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可以有效地建构集体认同,增进社会网络稠密性,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对于乡村团结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面临多重危机,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公共性严重萎缩。从福建省潋城村端午节当代状况来看,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公共性”不仅可以传承,而且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关键机制在于,一方面要不断讲述传说,再造传统,模塑集体记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的现代节庆形式要重视民间组织民俗的传承,尽可能激发民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民族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是一种发展速度最快、辐射带动性最强、收益面积最广的民俗事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节庆活动成为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节庆文化助推文旅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民族节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主体维度上合理调动内生产力和外激活力,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提升民族节庆文化含量;助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消解民族文化活动与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冲突,赋能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并加大对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幼儿家庭中的节庆活动主要包括亲属庆祝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和社会纪念性节日活动等。为了提高这些活动的质量,父母在安排各种活动时,应做到科学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一、幼儿亲属的庆祝活动幼儿亲属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家庭成员的生日、亲属的婚礼等庆祝活动。在现代家庭中,父母都格外重视给孩子过生日。但在过生日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比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积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作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使节日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一、传统节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华传统节日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让节日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间俗语和现代流行的节日短信区别在于,以春节、端午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以农业记时、祭祀驱邪、迎新纳福等为主要内涵,而现代节日文化则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爱情美满、友谊长久为主要内涵。其原因有三:其一,解放后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对文化的冲击;其二,物质发达对传统精神的淡化;其三,人们对文化社会功能的选择性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采取扬其精髓,去其糟粕,继承发扬的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受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许多西方节日在国内的兴起越来越频繁,这些节日的涌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造成冲击。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不够,认为是封建习俗,不加以重视,反而过于崇拜许多国外的节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在小学时代扩大对这些文化的传播,是保护这些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汉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各有其来源与节庆活动内容,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即娱乐功能与狂欢性、祈福功能与宗教性、亲和功能与社交性、自然时序和时令性。与西方节日基于某种文化因素并由人为规定不同,汉民族传统节日是以自然节律为基础进而发展出诸多文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策略,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共同为中国传统节日与节庆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邹静宇 《中学教育》2007,(12):16-18
俗话说:"小孩子盼过年。"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节日都是一张最清晰的快乐底片。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来源,或源于宗教活动,或源于祖先的农业生产活动,或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伟人,这些都打着民族的深刻烙印,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欢度这些传统节日,会激发  相似文献   

19.
"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赏花灯、赛龙舟、舞龙舞狮……每逢重要节日,家人团聚,欢聚一堂,人们在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感受着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际文化的交融,许多"洋节"也走近了中国百姓,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新颖时髦的"洋节",其蕴唅的教育意义都对少年儿童的健  相似文献   

20.
"盟誓节"是占里侗族诸多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在当地乡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通过细致访谈与实地参与观察,对占里"盟誓节"的起源与节庆仪式过程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与详细地描述,试图揭示今天这一节庆活动所蕴含的包括加强乡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教育并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实现聚落内外社会关系的重组以及集中消费生活物资等在内的诸多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