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合成3D C-Ni3Si2O5(OH)4电极材料,并对此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通过电化学测试从中选出电化学性能最优的合成方法.方法:以煅烧天然芦苇叶得到的碳源(C-SiO2)结合Ni(CH3COO)2·4H2O,形成层状硅酸镍C-Ni3Si2O5(OH)4纳米颗粒作为电极材料,需要将其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将其编号为C-NiSi-1-5,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复此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超级电容性能.结果:测试结果表明,与C-SiO2结合并原位生成的层状硅酸镍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出色的电化学性能.结论:编号为C-NiSi-3的电极材料在0.5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74.7 F/g,C-NiSi-3在10000次循环后具有97% 的出色电容保持率.  相似文献   

2.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简称RPR法)在950℃煅烧15 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充放电仪等设备测试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尿素为沉淀剂,Gd2 O3粗粉和浓硝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微纳米尺度的Gd2 O3粉体.利用差热分析仪(TG/DSC)、X-ray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制备工艺对产物形貌和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Gd2 O3粉体继承了前驱体形貌,随合成温度的提高,由"细小球状+细长片状"向"粗大球状+细长片状"结构过渡,最后转变为"菱形片状".经900℃煅烧均可获得较高纯度且结晶良好的微/纳Gd2 O3粉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法和PMMA模板法分别成功制备出两种尖晶石型LiMn2O4纳米电极材料.ESEM分析显示直接法获得材料呈无孔结构,而模板法呈多孔结构,相同条件下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预测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极材料.XRD分析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锂锰氧化物均为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PVDF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Mn0.54Ni0.13Co0.13O2/C正极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同步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合成材料的结构,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系统地研究了碳包覆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a-Na Fe O2层状结构且碳均匀包覆在Li1.2Mn0.54Ni0.13Co0.13O2颗粒表面.相比于Li1.2Mn0.54Ni0.13Co0.13O2,Li1.2Mn0.54Ni0.13Co0.13O2/C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表面修饰层增强了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电导性能,有效缓解电解液中HF对活性材料的腐蚀,降低电荷跃迁电阻(Rct),从而有效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制备前驱体,微波高温固相烧结制备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 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性能等材料结构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微波3 min、5 min、7 min、15 min)对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较佳的合成条件所合成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 Li Ni1/3Co1/3Mn1/3O2结构是α-Na Fe O2型,为二维层状结构.在2.0~4.8 V的截止电压范围、17 m Ah·g-1的电流密度,首次放电容量为284.6 m Ah·g-1,20个循环容量的保有率为75.6%.通过微波高温烧结合成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应用于碱性介质电催化制氢的Ni-MoxNy/NF电极,对其进行XRD、SEM、TEM和XPS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产物的相组成物为单质Ni、Mo2N及Mo5N6。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备出性能最佳的相结构为Ni-Mo2N,Mo5N6的含量增加不能提高产物的性能;性能最佳试样的显微形貌呈现纳米棒状,Ni(111)与Mo2N(200)构成的异质结构界面赋予材料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在碱性电解质中,10mA/cm2下析氢过电位达 21mV,接近20%Pt/C电极(18mV),Tafel斜率为39.9mV/dec。电极的优异性能既来源于高电化学活性面积,也来源于其高本征活性,跻身当前性能最佳的非贵金属催化材料,为非贵金属碱性析氢电催化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前驱物浓度、超重力大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o3O4前驱物形貌的影响,发现制备片状Co3O4前驱物的最优条件是Co(NO3)2·6H2O和CO(NH2)2在1000/g超重力场、二氯苯/水溶液体系、150℃条件下水热反应30min,通过前驱物的热分解制得Co3O4,采用SEM、XRD和BET对样品的形貌、物相和孔径大小进行表征。将Co3O4粉末分别与乙炔黑、聚四氟乙烯(PTFE)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压在镍网上,制成电极片,经CV测试其电性能,结果发现超重力越大,制备的材料的交流阻抗值越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将TiO2光催化剂担载在新型载体上的光催化电极.新型载体是用炭质材料和聚四氟乙烯制备的,它具有电合成H2O2的功能.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光催化电极不仅具有高达80%的电合成H2O2的电流效率,而且该电极的电位处在0.02 V(SCE)左右,使载体表面的TiO2光催化剂获得了约+0.47 V的阳极偏压(相对平带电势),对增加TiO2光催化反应效率十分有益.在具有新型光催化电极的光反应体系中,水中的有机分子受到来自溶液中大量·OH自由基(H2O2被紫外光分解的中间产物)的均相氧化(即光化学氧化),以及来自TiO2表面光生空穴的复相氧化(即光催化氧化).在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的联合作用下,有机分子的矿物化反应速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应用于碱性介质电催化制氢的Ni-Mo_xN_y/NF电极,对其进行XRD、SEM、TEM和XPS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产物的相组成物为单质Ni、Mo_2N及Mo_5N_6。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备出性能最佳的相结构为Ni-Mo_2N,Mo_5N_6的含量增加不能提高产物的性能;性能最佳试样的显微形貌呈现纳米棒状,Ni(111)与Mo_2N(200)构成的异质结构界面赋予材料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在碱性电解质中,10 mA/cm~2下析氢过电位达21 mV,接近20%Pt/C电极(18 mV),Tafel斜率为39.9 mV/dec。电极的优异性能既来源于高电化学活性面积,也来源于其高本征活性,跻身当前性能最佳的非贵金属催化材料,为非贵金属碱性析氢电催化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