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86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AP患者34例.通过对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饮水呛咳、GCS评分来分析脑出血术后患者与H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术后患者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有糖尿病病史、有饮水呛咳、GCS8分等.结论:详细了解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应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加强防治,有效地减少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细胞癌(HCC)进展过程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发生改变.鉴于数据库和生物学工具的发展,寻找了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HCC患者预后和诊断的价值.方法:从数据库下载样本数据,统计CCNB2在HCC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时间依赖生存曲线分析CCNB2在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CCNB2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与年龄、T分期、病理分期相关,单-多因素Cox分析得出CCNB2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在HCC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CNB2高表达组获得较低的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无进展间期(PFI).ROC曲线下面积(AUC)能很好地鉴别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CCNB2表达越高,1年、3年、5年生存率越低.结论:CCNB2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可能是潜在靶向治疗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记录203例冠心病患者年龄,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AR发生率为10.38%(21/203);AR患者的CRP含量较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高,血脂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与CRP水平关系密切,而与糖尿病、血脂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高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症状发生状况,探讨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评估高中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结果:(1)在学习压力与ASLEC总分方面,高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与高二学生;(2)不同年级学生的CES-D总分呈现出显著差异;(3)按照CES-D的划界分,高中生抑郁的发生率为16.5%,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相关生活事件是对高中生抑郁发生影响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结论:高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实施降低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干预方案是改善高中生情绪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在晚期肺癌化疗中降低化疗副作用疗效评价.方法:对74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化疗期间联合生脉注射液.观察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结果:两组近期疗效(CR PR)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KPS评分,化疗期间消化道副作用及骨髓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不但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且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异常相关因素。方法:对某高职院校918名教职工体检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16.01%,男性多于女性;体重指数超标患者高血压检出率明显增高;高血压人群中吸烟者为29.93%,高血脂为65.31%,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教职工高血压与年龄、体重、吸烟、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密切相关。应对上述多重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共计576例.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将医院感染的病例作为"病例组",无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 576名术后患者共计发生医院感染45例,50例次,感染发生率为7.8%,感染例次率8.7%.感染部位最多的是下呼吸道,占64%;检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43株,占82.69%,其次为革兰氏阳性杆菌7株,占13.46%,真菌2株,占3.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住院季节、手术持续时间、是否输血与医院感染关系较为密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住院季节、是否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是否有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特点以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瑞吡坦三联疗法在预防和改善顺铂化疗导致恶心呕吐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患有肺癌、食管癌、生殖系统肿瘤患者共40位,随机分为单独组和合并组,其中单独组使用大剂量顺铂化疗方案(60 mg/m2)加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止吐治疗,合并观察组在使用大剂量顺铂化疗(60 mg/m2)方案化疗同时开始口服阿瑞吡坦,连用3d,同时给予帕洛诺司琼以及地塞米松方案,比较两组使用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消化道反应情况.评估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达到CR(患者完全没有恶心呕吐)和CC(完全控制率)的百分比,其中没有呕吐或者干呕、没有恶心或者有轻微恶心感觉的患者我们都认为疗效评价为CC,在急性期(化疗第1d)和延迟期(化疗第2~5 d)分别做了评估,同时对影响恶心和呕吐症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40例患者,在化疗急性期,合并组能达到CR的患者有30个,达到75%,而单独组患者为20个,达到50%,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延迟期,合并组能达到CR的患者有28个,单独组只有14个,合并组绝大多数病人在化疗后以及化疗过程中能正常进食,评估各组危险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性别和怀孕期间妊娠反应大以及情绪容易波动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方差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大剂量使用顺铂化疗后,阿瑞吡坦联合帕洛诺司琼以及地塞米松的三联疗法是优于单用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的,三联疗法对于以顺铂为基础药物的化疗方案是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5,(34):13-14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动脉硬化性冠心病患者226例,根据FPG及75g OGTT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111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9例、2型糖尿病(T2DM)组5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TC、TG、LDL-C、HDL-C,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DM组最高,其次为IGR组,最低为NGT组;IGR组、T2DM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T2D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TG、IGR、T2DM是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与糖代谢异常程度有关,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相较华法林的代谢获益,及利伐沙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新点:首次研究利伐沙班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代谢水平影响,评估利伐沙班相较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代谢获益。方法:前瞻性入选2014年4月至7月共60例行经皮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华法林治疗组。在术后15、30、60和90天检测代谢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变化,并随访出血、卒中和系统性栓塞事件等发生情况。结论: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HDL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而华法林治疗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两组均没有发生死亡和栓塞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接受利伐沙班抗凝具有代谢方面获益,与华法林相比两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合适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水平在合并糖尿病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创新点:首次探究血清尿酸水平对合并糖尿病的高龄ACS这一特定人群长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18例80岁以上的ACS患者,采集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基线血液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并进行长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远期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高龄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的血清尿酸诊断界值。结论:血清尿酸基线水平是合并糖尿病的高龄ACS患者长期全因死亡和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8月来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焦虑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25%,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化疗的毒副反应、治疗费用、疼痛等因素都易影响焦虑的产生,焦虑程度与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产生焦虑的可能性较大,护理人员针对焦虑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化疗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106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无特殊处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饮食指导,支持疗法),对比2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程度。结果:干预组行护理干预后,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化疗导致的胃肠道反应,有利于患者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7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每组各为86人.研究各组间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血脂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持续升高与远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cTnI的动态变化分为二组,cTnI持续性升高组,cTnI短暂升高组.随访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分析cTnI持续性升高与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对71例cTnI升高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远期随访,随访时间31±12月,共有43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57例次.cTnI持续性升高组发生心性死亡8例,cTnI短暂升高组发生心性死亡2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持续性升高组次要终点事件21例,发生率67.7%.cTnI短暂升高组12例,发生率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nI持续升高的冠心病,其心性死亡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cTnI是冠心病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50例施根治术治疗后的肺癌病人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数目(x9)、年龄(X3)、临床分期(X7)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结论提示对病人的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利于根除癌细胞、抑制转移,有助于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为相关同仁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冠心病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主要有心源性晕厥、摔伤、烫伤、扭伤、丢失财物以及自杀等,主要的危险因素来自疾病本身的转归、住院环境、以及患者的心力状态等.结论:在冠心病的护理过程中,应通过制定护理危险因素预案及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措施规避护理危险因素,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症状。方法:对356名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人进行Beck抑郁问卷(BDI)调查,分析症状发生率及BDI得分。结果:糖尿病患者BDI平均总分为14.99±4.73,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糖尿病有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糖尿病组悲观、受惩罚感、疲乏感、睡眠障碍、性兴趣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易哭泣、食欲丧失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某些症状发生率高,程度严重,应引起重视,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PP)的大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3例,按年龄组和动脉脉压大小分为40 ̄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观察脉压差的大小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大脉压增大,且脉压增大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脉压小者。结论随年龄增大,脉压增大,且脉压增大与临床主要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