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我国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争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计划经济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商品经济是物质内容,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内容,这就是说,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第二,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形态,计划经济是调节经济运行的形式,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调节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关系.第三,认为计划经济是礼会经济制度,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的运行形式.第四,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社会经济形态.第五,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商品性和计划性,商品性和计划性是内在的、历史的和有机的统一.第六,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想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内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形式、计划与价值规律等问题,谈谈个人意见。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社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它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有一个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与资本主义无计划的市场经济相比,它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与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相比,它只是初级阶段的计划经济。共户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是产品经济的计划经济,而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这个初级阶段的与商品经济相统一的计划经济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征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这对推进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经济体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加速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说,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的,是计划经济。有的同志则认为,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是普遍的经济关系,因而是商品经济。此外,还有人认为,我国当前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或者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些不同看法中,主要是前两种看法,后者基本上是想把前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因此,我想就前两种看法,谈些探讨性的意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论述的计划经济这个概念,是从反映客观经济本质这个意义上说的,不是指人们制定的计划,或实行计划管理的体制或方法;商品经济,也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是从它是否是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志来说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这里突出地强调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这一科学原理,并广泛研究它与社会主义各经济规律的关系以及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影响,是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试就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握我国经济作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性质,需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形式,也就存在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社会主义形式,即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表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个别劳动主要表现为企业劳动。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劳动者经济联合体,劳动者和生产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的一个新的科学论断。它突破了社会主义“产品经济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我国旧的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它的运行过程必然表现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目的就在于使整个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持续前进中不失协调与平衡.为了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从理论上与实践中进一步理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上,历来存在着重大分歧和争论。归纳起来不外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而回避商品经济;(二)主张实行商品经济而不赞成实行计划经济;(三)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拼凑在一块的“块状结合论”;(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上这些分歧从本质上看,不外是两种,一是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对立论”(以下简称“对立论”),上述一至三属于此种情况,二是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即统一论(以下简称“统一论”),上述第四种属于此种情况。“对立论”是多年来的一种传统观点,一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据统治地位,束缚人们的思想,直至一九八四年十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才被突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大体上有三种,即指令性计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决定》首先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以所有制方面的特征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同时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形式,区别于排斥国家干预的早期商品经济形式。然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一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仅仅是一个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意向性框架。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直接可操  相似文献   

16.
<正> 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相结合范围,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互结合范围的根据及形式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的。改革开放要求有新的理论指导,要求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理论勇气。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用新的观点继承、发展马列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我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就有两次重大的理论突破:第一次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二次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看作是前者以公有制为基础后者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两种社会经济形式,认为二者截然对立、互相排斥,是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经济既然是计划经济,那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商品经济,二者不能共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即使社会主义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那也不能把它称作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问题的提出和实践的启示 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诞生以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便是这个崭新的社会制度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从二十年代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到三十年代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商品经济,从东欧自五十年代开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到我国四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近十年改革的实践,人们经过艰苦不懈的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共识:(1)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是有计划指导的商品经济;(2)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既需要计划调节机制,也需要市场调节机制。两种机制不是相互排拆,而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其内在统一的基础在于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或模式最概括的描述,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根据对这一理论的理解,谈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