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与蛇     
魏芬 《生态文化》2007,(6):57-58
在河北的北部,有一个叫面草沟的村庄。这个村庄坐落在坝檐上,远远看去村子就像吊在悬崖当中的一堆干咸菜。这里用“重山叠嶂”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子的中央涣涣流下,一直淌到深不见底的坝下。这条溪流养育着这个村庄的人们与悬崖间的无数生灵,为此,常常有凶猛的野兽因为喝水而出没这个村子。  相似文献   

2.
刘青 《生态文化》2003,(5):53-54
我家住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里,因为村子是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便跟山没了缘份。  相似文献   

3.
白羽     
退耕还林以后,山上的地都种植了树苗。几场大雨过后,树苗和杂草同时疯长起来,雨是天地之间永恒的精气,千古以来的生命主宰。我家也分到了五亩有林地。丈夫外出打工,这五亩林地只有我和我刚满九岁的女儿丹丹照料了。刚过了夏至,村子里的人都忙乎着在各自的林地拔草,希望这些树苗早日成材。在一个黄昏,我带着刚刚放学回来的女儿上山探看一下我们的林地。  相似文献   

4.
悠悠板栗香     
正又到双休日,老家村里的"调皮鬼"来了电话约我去吃饭,开始我还有点犹豫:"可能没有时间吧。"但他补充了一句:我家的板栗等着你哩。搁下电话,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啊,板栗伴随着我们童年的脚步。这个"调皮鬼"还是我的老同学,在老家和我同一个村子,村庄的后山坡上原是一片久经风霜的板栗树,每年春夏之后,满山遍野的栗花都开了,登上山坡放眼望去,一幅美妙的画卷映入眼帘——一阵风儿吹过,树叶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我家住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一个叫做巴升河的小山村。村子就坐落在大山的怀抱里。因为怕小孩到山上乱跑,大人们常说:"山上有狼,狼吃人,不要往山上跑!"有时候,大人教训孩子时怕小孩撒谎,就说:"撒谎的孩子被狼吃!"我不敢往山上跑,也从不撒谎。因此,大人的这些话从没往心里去。可是就在我10来岁那一年,也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那会儿,  相似文献   

6.
没底的杯子?     
山西孝义。他开着几十万吨生产能力的焦化厂,没有环保设施。村子就在离它不到50米的地方,裹在烟里什么也看不清。空气里都是焦油的臭味,致癌物超标至少9倍。他对着镜头满腹委屈:"光说我不环保,怎么不说我慈善啊,这个村子里的老人,我每年白给他们六百块钱,过年还要送米送面。"他冷笑:"当儿子都没有我这么孝顺。"  相似文献   

7.
G君来电话,说刚从美国飞回来。近二十年来他满世界飞来飞去,美国也不知去过多少回了,为何非来电话,仿佛报告一桩大事?又说想马上来我家,送我一样东西。我跟他说,老相识了,何必客套?况且从美国买回来的礼品,多半是MADE IN CHINA,很难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8.
槐花依旧     
小时候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区,那时村子里到处长满了槐树。每年五月,槐树开花了,整个村子成了一片花海,一团团,一簇簇,如雪,如云,挂满枝头,悬在树梢,在温馨的春风里,把醉人的幽香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里。那时的记忆,是我永远对故乡抹不去的风景,童年的时光,是我现在对故乡最快乐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正我家在东北林区住了十二年,不敢说完全知晓那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但最起码对那里的人和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可是,今天我不想谈那里的人和事,我想谈的是我曾亲身经历过的盖草房子的建筑艺术。回想起来,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像我们这些不属于正规林区的村屯住房,除了几家砖石结构的房子,大部分住户住的都是草房子。在林区盖草房子,劳动强度非常大,往往要动用村子里的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前来帮忙。好在林区人都很团结,帮忙又是相互的,所以,哪家想盖草房子,并不怎么犯愁,只要房主人有个计划,预备好各种材料和吃喝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蟒蛇情缘     
王春华 《生态文化》2006,(1):25-26,20
(一)1996年8月的一天,在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木旺寨,23岁的黄开宁像往常一样去离家不远的果园干活。在路上,他忽然发现在一块大石头上,躺着一条不足一尺长的小蛇。通常,蛇感觉到有人走近,早就爬走了,可是这条蛇却一动也不动。有些好奇的黄开宁走近细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条小蟒蛇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职业圈》2004,(11)
尊敬的编辑: 你好! 我是一名下岗女工,《职业圈·好财路》杂志我每期都看,很受启发。贵刊给我们这些没有目标的下岗人员指明一条生存的路,激起了我办店的决心和信心。我有一事想求教:现在我家附近建了一个综合市场,3层楼(什么都可卖)。附近主要是居民区,还有体育场、广播电台、新建的商业大厦、娱乐场所“夏宫”、大饭店,电脑科技一条街等等。附近居民购买力还可以。我想买一摊位(有隔板像个小屋),最小的4平方米左右,要花6万多元。可我苦于不知卖什么产品好,想  相似文献   

12.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13.
成志 《生态文化》2005,(3):36-38
我要讲一个老榆树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榆树长在我们村西头的碾房旁,据老人们说,老榆树的年龄最少也有三百多年。老人们的祖先见到的就是一人合抱不拢的老榆树。村子里的人挨了一代又一代,老榆树虽然老了,却愈发地粗壮,树皮黑黑的,身  相似文献   

14.
芳菲 《文化博览》2006,(1):40-41
罚站6岁的时候,每天清早晓雨都会在我家巷口的那棵桅子树下等我。我背着书包走完一条长长暗暗的小巷,一抬头就看见桅子树下穿着蓝色背带裙的小小身影,于是快乐地迎上去,两个人手挽手地去上学。有一回,我在上课的时候看小说给老师逮到了,被勒令到走廊上去罚站。对于女孩子来说,那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我一个人站在冷清清的走廊上,恨不得  相似文献   

15.
正勐库,就字面而言,一点也看不出这两个字与茶有什么关系,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认识这个地名与茶密切相关。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生产队长安排父亲赶着马帮到勐库去驮茶籽,当时我还小,只知道勐库离我家很远,因为父亲往返一趟用了差不多10天。驮回的茶籽被秧在一条箐边的土地上,发芽了,长叶了就分给各家各户去栽种。正因为童年的深刻印记,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6.
谢芳 《文化博览》2006,(11):34-35
我家门前有条大河——被德国人称为"父亲河"的莱茵河。沿着莱茵河北上3公里,便来到了波恩市。当初将波恩定为联邦德国临时首都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小镇。莱茵河的这一段河面上没有桥,居民若想到对岸去,只能依靠轮渡。波恩就要变成首都和国际化都市了,靠船摆渡的历史显然应该结束,于是,河两岸几个村镇的头头脑脑们开会,探讨建设一座现代化公路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可能性最终落实到造桥经费怎样分摊的问题上。既然桥对两岸的居民都有利,两岸的村镇就签了协议,约定平摊造桥费用。不到一年,桥已经修到中间,再干一气便可以合拢了。桥那边的居民忽然觉得自己不该承担那么多费用,不打算再干了。桥这边的居民闻讯很愤怒:商量好的事情,怎么能出尔反尔?可是桥还得修啊!桥这边的居民咬咬牙,筹集了本该由桥那边的居民承担的费  相似文献   

17.
燕子来了你却走了远去的是你的明眸皓齿浅浅一笑定格为冬天的怀抱泪依然新鲜青花瓷碗还在我却真的老了枯死的心容不下半点涟漪成灰的相思诉说着往事韶华也只是静卧湖面上的一叶孤舟听凭天意的摆渡我坐在孤独的地铁里开往下个世纪的爱情那时我会成为你的闹钟你的牙刷你的午餐你的席梦思……听地铁进站了下个世纪的爱情@路春阳$辽宁省大石桥市65523部队政治处~~  相似文献   

18.
出门时突然下雨,因为没带雨具我只好躲在一家商店的房檐下避雨。雨越来越大,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就在我正发愁的时候,发现前面不远的大路上竟然有一把雨伞。我感到惊喜,又觉得意外:为什么会有一把伞放在路上呢?是别人不小心丢的还是那根本就是一把坏伞呢?在我犹豫是否要去捡的时候,有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跑了过来,他们浑身已经淋透,冷得直发抖。在经过那把雨伞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奔跑的脚步慢了下来。我想,雨伞肯定会被他们捡走的。可是他们只是看了看那把雨伞,又狐疑地看了看我这边,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跑远了。雨还在下着,我也一直看着那把伞犹豫不决。这时又有一个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有60来户人家,200多口人。上100人,形形色色,所以村里就各种性格的人都有。有的漫不经心,有的性情急躁,有的见人带笑,有的不露声色,当然也免不了有的逞勇赌狠,有的泼皮无状,把整个村子弄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0.
王朔及其作品的出现是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现象,王朔现象经常与"大众文学""市场经济"等关键词共生,这一现象无法被忽视,却又与正统文学格格不入。王朔与学界不远不近的距离,使他犹如文学界的"个体户"。本文试从20世纪后20年代文学思潮的角度出发,对王朔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