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良好的批评不是劈头盖脑,而是象厨师烹饪一样,掌握好火候最重要。批评是对孩子不良的品德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目的是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形成好的品德行为。要使批评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端正批评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外,还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即批评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内,批评能起教育作用,超过了临界温度就会适得其反。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批评的火候,不突破临界温度呢?  相似文献   

2.
姜华 《宁夏教育》2005,(7):117-118
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和问题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著名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师都是不排斥批评的。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有些不良行为是心理问题不是品德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教师要把握准心理健康标准,明确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正确区分成长过程的正常行为与心理问题、品德问题行为的差别.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不宜轻易使用"批评方法",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究,并加以疏导.  相似文献   

6.
不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会影响甚至阻碍孩子品德与行为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善于斟酌"表扬和批评",要有适合的时机,要适度,还要得法,让"表扬和批评"滋润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7.
张珊明 《文教资料》2010,(25):153-155
问题行为和品德不良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一些问题行为也是品德不良行为,一些品德不良行为也是问题行为。但二者有着不同的行为成因、行为表现、行为目的、诊断鉴别标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暗示批评     
批评是教育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品德的否定,可引起学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内疚、悔恨,进而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错误。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学会用意志克服缺点错误。反之,如果批评把握不好尺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反感、厌恶。因此,批评要讲求策略,使批评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我认为暗示批评具有这种功能。暗示批评就是不挑明事情,委婉地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进行劝导的批评方式。它是教师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缺点,用暗示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现状总体上讲,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对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考生 《招生考试通讯》2008,(10):I0011-I0011
多元化、个性化不代表对于公德的忽视,对于品德的掩盖。正视社会公德,塑造良好品德才能成就一个健康、阳光、成功的人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这些行为就是应该批评指责的。而在竞争中讲求诚信,在诚信、勤奋中求得发展,这些行为就应该提倡和赞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现状 总体上讲,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对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校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向革命方面转化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的,其中表扬和批评是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表扬和批评是两个质相异、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从不同角度助长学生共产主义品德的形成。表扬是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肯定所作出的赞赏和奖誊,使学生从鼓励中体验到善良的行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批评则是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和有害行为的否定所受  相似文献   

13.
陈仕洪 《湖北教育》2009,(11):39-39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仅有批评的权利,更有批评的责任。批评本身不是目的。批评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改正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和问题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著名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师都是不排斥批评的。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惩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二实验学校是省教委直属的一所学校,地处长春市南湖新村。有人曾把它比作为吉林省的“景山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促进智能的发展,该校在16个班进行了“品德行为测评”实验。其中8个班是实验使用《品德行为测评手册》。实验的目的是以品德行为测评为突破口,改革传统的德育方法,调动学生、家长及班集体积极参与提高与培养品德素质的意识,提高了德育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一年上半年,我们对普陀区幼儿近900名幼儿进行了行为问题的调查测定,获得了近万个数据,经过统计处理,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本地区幼儿问题行为的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幼儿的问题行为指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经常性和扰乱性,同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问题行为不只是“难教幼儿”才有,“好”幼儿也可能有。不良品德行为属于问题行为,但问题行为范围更广。犯罪行为是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它常是由  相似文献   

17.
郑虹 《成才之路》2014,(8):34-34
批评旨在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因此,批评首先要使被批评者听得进去。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把握好学生对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分辨能力,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说理分析,从而让学生做到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应的情感,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表扬、奖励是对学生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批评、处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19.
"幸福与德育"这个命题很好,好就好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别忘了我们教育的原初目的,别忘了我们行为的初衷。德育即人的品德教育,德育的终极指向就是要发展人、促进人形成健康的精神品质和心理品质,帮助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最终使人过上幸福生活。德育是指向  相似文献   

20.
"不是我说你"中的"不是"为语用否定,否定的是说话人实施批评行为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属于批评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之一。"不是我说你"为申辩式批评标记,目的是降低说话人批评行为的冒犯力度,在满足说话人自我保护目的的同时,间接地维护了听话人的面子。该格式具有能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