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子健 《上海教育》2009,(23):20-20
研究学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民主、教育自由的期待和呼唤,也是教育摆脱功利化、工具化追求的必由之路,其首要前提也是尊重学生,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     
无论如何,调查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是一个热词。如今,调查研究早已不再是专属于某些人的专利,它已成为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行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姿态、放平心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调查研究者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和荣耀。很多人把调查研究看作是领导的事情,其实不然,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的方法,同时它也是我们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法。调查研究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常常用到的  相似文献   

3.
案例研究     
主持人言:大学的治理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而教代会制度对于保障教职工参与大学的治理有着重要作用。教职工群体的主体是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师,然而在现实中往往会发现,这类教师在教代会中的作用是受限制的,他们在教代会专门委员会或机构中的人数和任职是有限的,他们参与教代会的活动的深度也是有限的,更多地停留在"知晓"而不是"决策"的层次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教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研究     
自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张爱玲再次出现在读书界,在台湾是在1950年代,在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大陆是在1990年代。记得读大学时,我绝对不知道张爱玲,我以为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张爱玲。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研究     
[主持人的话]自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张爱玲再次出现在读书界,在台湾是在1950年代,在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大陆是在1990年代。记得读大学时,我绝对不知道张爱玲,我以为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张爱玲。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中,戴洪亮的《台湾拼音政策及措施述略》一文属于介绍性的篇什,作者用心地做了史料的收集和梳理工作,是很有价值的,对于大陆民众了解台湾的拼音政策和措施的沿革,了解今日台湾注音方式和现状的由来,是很有帮助的。另有三篇是我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写就的小论文。孙习成的《建国以来的汉语商标词研究》是一篇综述,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汉语商标词研究》的前期成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开展成人教育研究的一种十分受欢迎的新兴研究方法,它对研究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知识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对主体关系进行重新安置,对权益关系进行重新分配。参与式研究是对成人个体地位的提升,对成人研究、学习意义的深化,是成人实现自我的阶梯,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温床。因此,参与式研究应当成为成人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改革的方向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分,或者有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分。定性或质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观研究范式,定量研究或量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实证自然科学的客观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的历史中,有过定性研究占主导的时期,也有过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出现过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排斥,也出现过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的排斥。在心理学的理论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关系定位。在心理学的方法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研究定位。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研究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文通过对沉默权内涵的浅述,并联系我国具体的司法实际,阐述在我国设立沉默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本质研究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关于教学本质研究 ,大都将教学本质研究等同于教学过程本质研究 ,其根本原因是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着眼于实在“过程”的动态性 ,它同静态的、抽象的一般“教学”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根据国内学术界两种教学本质观的分析 ,认为教学本质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新的时期应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新开 《教育探索》2000,(11):47-48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式,离多样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直未能超出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在这里可以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方式,但更主要的是指对具有这样一类特点的方式的总描述、总概括。其特点是: (1)从材料来源看,大部分材料都是通过其他人或物 (如学术著作、政策法规、新闻媒体等 )这些“中介者”而间接获得的; (2)从研究者活动空间看,绝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坐在图书馆里,在书本上寻觅待掘的矿藏; (3)从研究成果性质看,这类研究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哲学性的、主张式的或指示性的,观点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研究是通过统计调查法或实验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建立研究假设,收集精确的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研究过程。定性研究则是趋向于运用访问、观察和文献法收集资料,并依据主观的理解和定性分析进行研究的过程。二者在理论基础、研究和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二者也是联系的,一般认为,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本前提,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14.
师本研究     
师本研究是指教师本人针对教学或班级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为一种个人实践性研究。师本研究在教育研究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师本研究的内涵是:教师是研究者;研究教学;为教学而研究。其特点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直接研究目的;以教师“自我更新”为基本研究价值标准;以教师“自我反思”为研究的基本特征。其研究过程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研究程序。  相似文献   

15.
董立平在《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撰文说,高等教育学(研究)作为一门应用性学问,其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问题研究是应用性学问的典型特征。无论是中国的学科式的高等教育研究,还是西方领域式的高等教育研究,其出现的动因和当前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注重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的和谐顺畅,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转化学生的工作,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  相似文献   

18.
籍,本作耤,本义是耕作,后引申为借民力耕田。狭义上的籍田是殷周时期王侯举行籍礼的籍田,广义上的籍田是王侯贵族田庄,前者仅仅是后者中的最重要的一块。强大的家族组织、王能够"绝地天通"和民众相信"君权神授"是籍田存在的社会组织基础和社会信仰基础。籍田是指定服役制度在农业上的重要表现,也是清点人数和实现人口控制的重要举措。宣王料民于太原,表明以"不料民"为特征便可知民数的"事"难以维持了,籍田便包括在这些"事"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实物地租彻底取代了籍田上固定劳役。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申诉权的法理基础探究,是解说、建构学生申诉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对学生申诉权的一种本源性的认知和探寻,也是解决学生申诉根本问题的进路。学校自治与特别权力关系是学生申诉权实现的基础。基于学校自治和特别权力关系的客观存在,学生申诉制度的设置,一方面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确保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受非法侵犯,保障人权的需要。学生申诉权的制度保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把学生申诉权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学生申诉权的救济途径主要是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0.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