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的隐性需求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隐性需求这一专业术语抽象为一个实体,通过分析隐性需求的内涵,指出隐性需求实体对象结构基因是知识元素和价值元素,并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个视角,把隐性需求划分为4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隐性需求外化模型和内化模型,其中,外化模型论述了隐性需求与显性需求的互化关系,而内化模型诠释了隐性需求不同主体、不同结构基因和不同层次之间的逻辑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的需求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需求及隐性需求的内涵,指出需求实体对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知识元素和价值元素,并从客户的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个视角,对信息认知与需求知识元素的关系模型和价值感知与需求价值元素的关系模型进行了论述,归纳出需求实体对象元素识别的两条路径,即基于需求链的需求知识元素识别和基于价值链的需求价值元素识别。  相似文献   

3.
Web客户隐性需求的内涵、特征及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隐性需求概念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Web客户隐性需求的基本属性,包括Web客户隐性需求的内涵、特征及分类,为进一步研究Web客户隐性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邵青 《情报探索》2012,(10):55-56,61
介绍了竞争情报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含义,分析消费者隐性需求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利用竞争情报挖掘消费者隐性需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Web2.0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分析出发,探讨了基于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分析了用户对推荐服务的要求,构建了基于推荐服务的用户信息需求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对隐性需求深入研究的背景下,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以隐性需求的内涵为起点,阐述了在产品开发中挖掘顾客隐性需求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信息认知角度的隐性需求深度开发模式和对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从隐性知识主体、组织、隐性知识受体三者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行为角度出发,分析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各因素对企业知识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勇  王晓娟  达庆利 《软科学》2009,23(12):96-99
以知识型员工隐性需求是主导需求为前提,将隐性价值要素纳入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以隐性价值作为激励的评价基准,构建了隐性价值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知识型员工的最优激励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效用和所有者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拓展的质量屋的客户需求映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现,客户视角与技术视角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产生使得企业在生产设计产品时容易引起客户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转化产生偏差,不能真实地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建立客户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的有效映射是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采用质量屋作为客户需求映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构建了拓展的质量屋模型来解决客户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的映射问题,以实现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更为准确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冯小婵 《情报杂志》2006,25(10):90-92
在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中,用户隐性需求的发掘已成为影响服务的关键因素。在讨论了隐性需求形式与转化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基于用户的隐性需求显化的互动式服务,并探讨了以隐性需求为导向的互动式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